呂紹煒專欄:凍漲為何是惡政?因為讓庶民補貼台積電數百億

2023-03-08 06:50

? 人氣

電價凍漲是蔡政府最惡劣的政策,讓納稅人補貼全球最強大的企業之一台積電數百億元。(資料照片,柯承惠攝)

電價凍漲是蔡政府最惡劣的政策,讓納稅人補貼全球最強大的企業之一台積電數百億元。(資料照片,柯承惠攝)

或許,還有不少人認為凍漲政策嘉惠庶民,實為德政;不過,可以確定的說,凍漲是百分之百的惡政,而電價凍漲絕對可列為蔡政府8年來最惡劣的政策之一:用膝蓋想想,讓庶民們補貼台積電數百億元,怎麼會是好政策?怎麼不是一個超級惡政?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直覺看庶民受惠於凍漲,實際上則是受害者

本月經濟部電價審議委員會要召開會議,決定電價是否調漲;從官方事前釋出的訊息與風向球來看,漲價已是必然,尚未決定者大概就是:調漲幅度多少,不同用電戶(工業用電大戶、商業用戶、用量不同的民生用電戶等)的個別漲幅多少。去年調漲電價時,用電度數1000度以下的民生用戶未調漲,這次則可能降為500度(或其它數字)以下者不調漲,企業界則要求不調漲的門檻要再降低。

有人為此擔心,已因通膨加重負擔的庶民們,生活更艱難,甚至可能出現「能源貧困戶」(指用不起電者);有些人則認為相較歐美,國內物價能維持較低的通膨,要「歸功」於政府的「承擔」,油電公司吸收了物價上漲壓力,讓全民受惠,因此不該輕言上漲。

這是非常直覺的看法,但也是完全錯誤的看法,事實上,在這個凍漲遊戲中,庶民是百分之百的受害者、付出者。

電價凍漲花掉一個台北捷運路網或是一條高鐵

為了維持凍漲、低電價,在全球能源燃料大漲之時,台電不能反應成本漲價,導致去年台電大幅虧損2675億元,預估今年要再虧2785億元,總計2年虧損5460億元─等於2年台電就虧掉一個台北捷運初期路網或是一條高鐵。如果加上前幾年以電價穩定基金挹注來美化帳面的虧損,台電為此政策虧損至少超過6000億元。

台電算是一家近100%公營企業,表面上台電這家「公司」吸收成本,實質上還是國庫、納稅人在負擔,今年蔡政府不得不編列1500億元為台電增資,就是一個明證。因此,換個說法,補貼電價的5460億元就是納稅人負擔。

眾所皆知的是:全台最大的單一用電戶,就是台積電,依照資料來看,2年前台積電一家用電量就占全台的6%左右,隨著尖端製程上線,這個比例只會越來越高,外媒彭博財經甚至預測2025年時,台積電一家用電占全台12%。

如果只用6%計,等於納稅人這2年補貼台積電328億元。

納稅人幾年來補貼台積電電費超過300億元

當然,因為各用電戶的電價不同、調漲幅度也相異,到底補貼多少,可以有許多不同算法與數字,但怎麼算都是以百億起跳,甚至這個數字更高的機會比減少的來得大。例如台積電1年用電約160億度,以每度電補貼1元計,1年補貼就是160億、2年就是320億。

或是因為在調漲電價時,工業用電大戶的漲幅遠高於民生用電,如去年7月調漲時,用電大戶漲15%,千度以上民生用戶漲9%,其餘都不調,當時外界就估計台積電電費因此1年就要增加50億元左右,用這個數字反推能讓台電財務平衡的漲幅(30-40%),大概就可算出幾年下來,納稅人補貼台積電的電費總是幾百億跑不掉的。

台積電是全球半導體翹楚、龍頭,去年全年營收2兆2638億元,稅後淨利1兆165.3億元,換句話說,它每天開門就要賺近28億元(是獲利、不是營收哦),這個數字甚至比那些中小企業全年營收都高出許多,大概不會有任何人認為納稅人該補貼這種世界級的企業吧?有人以「劫貧濟富」形容這種政策,並不為過。

企業沒錯,錯在政府昏庸、外行搞出爛政策

或許有人認為台積電對台灣產業、經濟貢獻極大,政府稍有補貼亦可接受。但其實,台積電原本就有受惠於政策。例如2014年到2017年間,台積電的有效稅率位於13%左右,這個數字低於全國企業平均;2018年起,台積電有效稅率逐年下跌,2021年跌到9.96%,無論是拿較早的17%、或現在的20%的營所稅率比,其有效稅率都較低,顯然台積電是有受惠於租稅政策,更別提其它資源的支援了。

台積電雖然因電價凍漲獲益,卻怪不得台積電,因為這不是它去要來的,而是昏庸、外行的政府搞出來的,台積電要主動多繳電費都沒辦法。而政府認為、或表面的凍漲理由是為庶民,但實際上最大受惠者絕對不是那些升斗小民就是了。

蔡政府搞了不少這種凍漲、補貼的政策,例如另一個倒楣鬼中油,為了天然氣凍漲政策虧損近2000億元,納稅人遲早要為此埋單;還有用電價的數倍價格收購的綠電高額補貼,同樣的是一度被政府控管的蛋價,看看現在搞成什麼鬼樣子:蛋價還是高漲、卻大鬧蛋荒。

支持經濟弱勢從調高津貼補助作起而非補貼單項商品

因此,明智的政府是該遠離補貼、杜絕凍漲政策,一來其成本必然越來越高、終至無法負荷,二來最大受惠者往往是你事前沒想到、甚至不該受惠的對象。

那麼難道對經濟弱勢者的處境放任不管嗎?當然不是,政府該作的不是東補貼、西凍漲,然後讓一堆不該受惠者拿走利益。政府只要建立最低的社會安全網,必要時提高對經濟弱勢者(即所謂的中低收入戶等)的津貼、補貼即可,至於民眾如果拿到多一點津貼後,是想多用電、用油、用氣、還是多吃蛋,他們會自己決定。

或許,也可以換個角度看:因補貼電價虧損了5460億元,如果不補貼、讓電價反應成本,把這筆錢拿去發給窮人─包括總計約25萬戶的低收入戶與中低收入戶,每戶可拿超過200萬。當然,不必如此誇張,但不搞補貼、拿出部份錢提高弱勢者的津貼,就可解決擔心弱勢者無法負擔的問題了。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45

喜歡這篇文章嗎?

呂紹煒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