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任昌觀點:少子化危機!養子成本高?養子價值低?

2018-08-12 06:40

? 人氣

養育子女的「樂趣」為何?

選擇養育寵物代替養育子女的決策關鍵,不在於成本,而是在於價值。養育寵物的樂趣與成就感彰顯在家人進門時,寵物會簇擁至身邊磨蹭、撒嬌。事實上,為人父母者也體會到相同的樂趣與成就感。當身為父母者打開家門,抱到迫不及待地投向自己懷抱的子女時,自己為家庭付出的辛苦或委屈,立刻煙消雲散!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這是養育子女的「蜜月期」,它的效果與意義和養育寵物相當。現代「毛父母」生產樂趣的方式是週期性地製造「蜜月期」,每一週期約10到15年,死了再養,養了等死。養育寵物是文明的進步,因為在貧窮的未開發國家,這些小動物的功能是滿足溫飽之用。社會富足之後,人們才更在乎陪伴需求,還有渴望獲得照顧一個(短期)生命成就感。

心理學探討人的需求層次,依序是生理、社會、歸屬、自我實現、超越。以上論點在20世紀提出,人類追求超越天性的論點是由康德(Kant, 1724-1804)提出的,它是根植於以下三個信仰或假設:上帝的存在、自由意志與不朽靈魂。

南韓、日本與台灣都有嚴重的少子化問題,鄰近的菲律賓人口則是持續在增加,原因不在於養育的成本低,而是因為普遍的天主教信仰使然。天主教相信,子女是上帝所賜予的最珍貴禮物。

再回到康德的論述的意志(will)議題。根源於感官衝動與本能的「意志」,是動物性的意志,經過人類理性思辨而形成的「意志」,是自由意志。落實自由意志的實踐,則不必受到慾望、情緒、教條的枷鎖,是所謂自由意志的發揮。

康德再提出的倫理學理論是:將人的存在視作目的,而非工具,這是所謂的善的意志(Good will)。所以,養兒防老不是一個「善的意志」,因為生活難過而自殺更不是「善的意志」,因為人的存在就是至高無上的目的。因為存在,所以必須淋漓盡致、自強不息地彰顯存在感。將這個道理用在寵物身上,就是絕不棄養,因為棄養寵物意謂將寵物當作「陪伴的工具」,這是宣示自己缺乏善的意志,說得更直白一點,就是格調低!

靈魂不朽的實踐,是在歷史洪流留下足跡與貢獻,這層意義反映在親人即將過世的時候,子女務必隨伺在側,提醒親人此生過得精采、充實,她生前言、行、思想與人格深深地烙印下來,讓親人帶著最美好的回憶離開感官世界。

萬物之靈的人類發展出彼此得以溝通的語言,再發展出文字、儲存設備,得以跨地區、跨世代的傳遞知識,這是一個奇蹟!所以,哲學家以為上帝(造物者)的存在,才可能成就這個奇蹟。

實踐養育子女的目標為何?我認為是看到、聽到她們在未來感謝父母,感謝父母造就她們來到這個世界,得以親身經歷人世間的美妙與幸福。靈魂的不朽彰顯在用力、用心地過每一天、善待每一個人,彼此交換讚嘆生命美妙的感激眼神。

養育寵物成就10到15年的週期陪伴,養了等死,死了再養,留下一段、一段的陪伴回憶。養育子女則是人類理性意志、不朽靈魂的實踐,創造宇宙獨一無二的DNA、獨立的人格、獨立的思想、特有的人生。只要養育出熱愛自己生命的子女,就是不朽、偉大的成就。

附上我認養寵物的近照(編按:如主照)。如果原飼主看到,希望他們可以因此而感到欣慰。我相信牠仍然感謝前主人的照顧與陪伴,讓牠可以持續感受到生活在世間的美好。

*作者為德明財經科技大學財金系助理教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