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代民營化的火車頭,台塑開創新局:《舊港新灣》選摘(2)

2018-08-13 05:10

? 人氣

政府對於台塑困境,適時予以協助。首先,政府補貼進口原料稅捐以降低生產成本。PVC生產除VCM主原料之外,須進口如可塑劑、安定劑、填充劑和顏料等副料,當時此類副料所佔成品售價比率高達45%,導致外銷虧損。1958年1月,行政院外匯貿易審議委員會(以下簡稱外貿審議會)鑑於台塑所生產PVC國內市場小,且生產成本高,為協助該公司發展起見,決議准予台塑登記為外銷廠商,其外銷塑膠粒所得外匯准按80%登記進口原料,以資彌補,亦即進口原料採記帳方式,於出口後沖銷,免實質課稅,是一種獎勵出口的補貼。其次,1958年8月,外貿審議會將台塑外銷塑膠粒列入外銷貸款種類範圍, 對於該公司資金調度也有所助益。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在政府協助之外,王永慶獨到而果決地採行「增加產量、降低成本」、「推廣銷售、擴大市場」,以及「建立從原料到加工的經營體系」等三項策略,順利開啟台塑的歷史新局。

舊港新彎_平面書封。(遠足文化提供)
《舊港新彎》平面書封。(遠足文化提供)

*作者為成功大學歷史學博士,現任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副館長、國立高雄科技大學通識教育委員會助理教授。著有《圖解臺灣史》、《波瀾壯闊:台灣貨櫃運輸史》、《台灣選舉史》、《圖解台灣棒球史》、《鳳山雙城記》等。本文選自作者新著《舊港新灣:打狗港濱戲獅甲》(遠足文化)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