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淺談「人工智能倫理」於我國之發展現狀

2022-10-15 05:30

? 人氣

正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之意,「人工智能」一類技術同樣有運用於促進福祉的良性空間:像是與「物聯網」系統相結合後,所生成的『智能親子監視器』,便能有效打破常人休眠、勞務等時間限制,持續不間斷地確保幼童處境安全,並自動評估外顯生理狀況,以免徒增不必要的風險;至於在年齡大一點的孩子中,容易出現的電子產品成癮問題,許多已普遍流傳於市面的監護人掌握工具(多為行動載具之應用程式,諸如:『Google Family Link』、『Spyzie』、『FamiSafe』等等),其設計架構與「人工智能」間皆具有一定程度的相容性,故對於未來趨勢而言,可謂有著龐大的增長潛能,屬於可留心開發之潛力股。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物聯網為網路、傳統電信網等資訊承载體。(圖取自flickr)
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之意,「人工智能」一類技術同樣有運用於促進福祉的良性空間。(圖取自flickr)

鑒於國內目前的「人工智能」獨立事業發展尚不普及,關涉之「倫理」議題多數亦僅能受到低限度關注。然而所謂問題從來就不僅限於從體制內解決,循前文內容也能得知有不少可供運用的外在資源,皆足以圓滿、充分的化解既有困境;另外,只要持有者明白每項器物運作之基礎,懂得將相同的人造工具放對位置,原本棘手的事物更可能轉型為正面助力。天下機器皆屬人造,恰是為了滿足社會大眾的各項需求而生,因此主導權理應由具有優勢思辨能力的一方牢牢掌握,故對當今世人而言,如何培養「發掘」並「解決」問題的能力,才是真正意義上的『重中之重』。

*作者為國立中央大學中文系學生,於主修專長外同步攻讀多項跨學群學程,領域諸如:商管(創意與創業)、政治(國際事務)、傳播(敘事與數位實踐)、資電(AIoT智慧創新)等項目;學涯核心專業高度集中於人文、商管學門,並致力將學術連結實務領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