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二十大》中美漸行漸遠,中俄越走越近 習近平「大國外交」的夢想與現實

2022-10-11 12:00

? 人氣

一帶一路還面臨著來自歐美的競爭。在習近平謀求第三個任期之際,已將中國明確視作戰略競爭對手的美國領銜七國集團(G7)作出承諾,將在5年內籌集6000億美元,為發展中國家所需的基礎設施提供資金。拜登表示,這將使各國「看到與民主國家合作的具體好處」。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也針鋒相對地說,這是「一個可持續的替代方案」,取代的正是習近平在2013年發起的一帶一路倡議。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如何看待「大國外交」

US President Donald Trump talks to opera performers beside China's President Xi Jinping (R) at the Forbidden City in Beijing on November 8, 2017.
Getty Images

對「一帶一路」十年後的境遇,美國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東亞系副教授馬釗認為還是可以回溯到習近平大國外交的另一重要核心支柱——中美關係。

馬釗接受BBC中文採訪時表示,目前開來,中國對外政策的一些預估,比如「東升西降」、美國內部政治動蕩對美國全球領導力的影響、美歐傳統盟國體系的韌性等,都不符合中國的意願和研判。

川普時代,中美之間爆發規模空前的貿易戰,川普離任之前對華採取了「極限施壓」。拜登上台後雖然降低了抨擊中國的調門,但是基本繼承了川普對抗中國的所有政策,再加上中國在俄烏戰爭中的曖昧態度、近期由裴洛西訪台引發的台海危機等,都使得兩國關係陰雲密布。

首腦互訪是兩國關係的晴雨表,習近平對美國進行的唯一一次國是訪問是在2015年。2017年到訪海湖莊園之後,習近平沒有再踏上美國的土地,這也從一個側面顯示中美關係走入低谷。

馬釗認為,這十年的中美關係可以分為前後兩段。習近平執政之初提到新型大國關係,並不是要另起爐灶,他只是想讓中國恢復國際大國地位,同時享有相應權益甚至特權。「比如在南海問題上,中國可以說我是大國,不需要兼顧小國利益。」

但這十年來美中不斷摩擦,兩國政經合作處於全方位脫鉤狀態,美國要考慮的已經不是是否脫鉤,而是如何脫鉤,在哪些領域脫鉤,代價是什麼。

「這讓中國處在尷尬之中,不得不另起爐灶,人家不願意讓你在美國領導體系下發展經濟進行國際交流。不管情緣不情願,中國都只有更加主動打造自己的體系,以滿足未來國際發展。」

「寬廣的太平洋兩岸有足夠空間容納中美兩個大國」和「新型大國關係」,是習近平與美國領導人會面時高頻出現的詞句。

但有學者指出,「新型大國關係」的提法是中國一廂情願。 美國領導人及美國政府不願公開使用這一表述,比如2014年歐巴馬訪華,2015年習近平訪美,美國總統並未在公開場合使用這一表述。

2021年初,美國總統拜登甚至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美國不需要與中國「衝突」,但要進行「極為激烈的競爭」。他甚至還透露,早在歐巴馬執政的最後兩年裏,就制定了新的中國戰略,對北京的立場比後來的共和黨總統川普上任之初更為強硬。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