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二十大》中美漸行漸遠,中俄越走越近 習近平「大國外交」的夢想與現實

2022-10-11 12:00

? 人氣

2021年底,一帶一路標誌性計畫、全長1035公里的中國昆明到寮國萬象鐵路全線通車。中泰鐵路、匈塞鐵路、雅萬高鐵等一大批類似的大型基建計畫也在推進。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不過,中國的這項跨國戰略亦引起國際間不少擔憂和批評。

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研究員陳曉芬注意到,一家名為中大中國石油公司(Zhongda China Petrol Company)的國企在吉爾吉斯投資建設一家煉油廠,後來卻發現當地能夠提供的原油數量不足實際產能需求的6%。「在中國國內,也有擔心甚至批評,認為中國公司冒著不必要的風險,進行了過度的海外投資。」

她對BBC分析稱,一方面,寮國、緬甸這樣的發展中國家從中國的幫助中獲益,得到了資金支持基礎設施建設。但另一方面,一些雄心勃勃的「一帶一路」計畫遭遇了財務危機,被批在環保和勞工保護以及政府治理方面存在問題。

東南亞國家斯里蘭卡今年以來出現外匯儲備枯竭,隨後遭遇能源危機和嚴重通貨膨脹,最終總統外逃並辭職。對其進行救助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總裁格奧爾基耶娃表示,「承擔著高額債務且政策空間有限的國家將會面臨額外的壓力,斯里蘭卡就是一個警告。」

法新社在此次危機爆發之後的報導指出,沒有交通跟進的全新國際機場、閒置的會議中心和移交給中國公司的深水港,這些巨大的投資都增加了斯里蘭卡的外債,而這其中至少有10%是來自北京方面的合同。

新加坡國立大學政治系副教授莊嘉穎對BBC中文表示,不管是斯里蘭卡還是其它國家,它們可能對於這些計劃的評估過於樂觀。這些大型的開發案其實風險很高,因為會牽扯到當地的社會和政治。

「不是因為中國有一定的經驗,之前有一定的成功,這種經驗就很容易能放在其它的地方,就跟在中國國內一樣實現。」莊嘉穎說,美國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推進大型國際開發過程中付的一些學費,中國現在正好在付。「中國可能需要做出一些取捨,認清哪一些地方做一些這種金錢外交,換取利益的動作會對它比較有益,或者說回報率較高,哪一些可以暫時放在一旁。」

一帶一路遭遇的困局還出現在南太平洋的索羅門群島,中國方面的軍事訴求立即引起了爭議——一些具有軍事戰略意圖的碼頭計畫讓鄰國澳洲警惕,最終也不得不調整運作方式。

分析指出,中國「一帶一路」戰略引起的反彈主要緣於三個方面,一是天價預算和可能導致的債務陷阱;二是合規性,比如是否公開競標,透明性以及環境保護、勞工權益保障等問題;三是基於地緣政治競爭目的的軍事意圖。

陳曉芬說,「一帶一路」面臨困難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受援國對中國的負面情緒。大型基建計畫往往很難按期完成,很難達到預期回報,經常出現預算超標、債務堆積等後果。但她認為,在中國謀求全球領導力的過程中,「一帶一路」仍將處於其國際合作的中心地位,因為中國需要夥伴來對抗美國影響。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