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中國在新興市場的貸款策略,恐讓借款國的償債困境越陷越深

2022-09-12 11:00

? 人氣

隨著經濟增長放緩,圍繞中國在新興市場債務中所發揮作用的爭論愈演愈烈。一些經濟學家擔心,中國的貸款機構正在重蹈西方同行20世紀80年代的覆轍,當時一連串債務重組情況十分常見,相關國家背上難以控制的債務負擔,並使清算時間推遲。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面對高企的食品和能源價格,新興市場正在以2008年以來最快的速度消耗外匯儲備。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和世界銀行(World Bank)已警告稱,幾十個國家面臨拖欠債務的風險且需要減免債務。

據世界銀行,雖然發展中國家的大部分債務是欠債券持有人和其他非官方債權人的,但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官方債權人,超過了世界銀行和IMF,甚至超過所有富裕國家政府的總和。

要想準確知道各國欠中國多少錢是很困難的。世界銀行的研究人員稱,中國提供的一些貸款沒有顯示在官方債務監管情況中,這通常是因為貸款不是直接發放給政府的,而是提供給國有或私營企業,這些企業的債務最終由政府提供擔保。

據審查貸款合約的研究人員稱,有時中國發放貸款的條款甚至禁止接收方披露它們的存在。

據AidData估計,2000年至2017年期間,中國政府機構、政策性銀行和國有銀行與一些中低收入國家達成了約8,000億美元的貸款協議。AidData的數據來源包括中國貸款機構的年度報告和借款國的議會程式。AidData估計的數字包括貸款承諾,但不跟蹤放款或償還情況,因此與各國公布的債務存量有差異。

根據AidData的估計,中國向俄羅斯提供的貸款總計達1,170億美元,而委內瑞拉已與中國達成910億美元貸款協議。阿根廷、巴西和印尼也是借款大戶。

AidData估計,超過44個國家與中國貸款機構達成的貸款協議金額超過各自年度GDP的10%。剛果共和國達成的貸款協議金額相當於2017年GDP的53%。寮國的借款金額相當於年度GDP的65%。

從斯里蘭卡和肯亞的港口,到寮國的高速鐵路,再到蒙特內哥羅的高速公路,這些通過借債實施的基建項目多數都屬於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一帶一路」倡議(Belt and Road Initiative)的組成部分。

但許多項目從未啟動,或者沒有實現盈利。上述國家中,不少國家的經濟受到了疫情和烏克蘭戰爭的沉重打擊,包括失去旅遊業和投資。其中一些國家曾經歷過債務危機或腐敗。

據AidData和世界銀行的研究,隨著支付問題的蔓延,中國的貸款機構往往會將舊貸款展期,或發放新貸款。

2018年至2021年期間,巴基斯坦從中國多家銀行和中國央行獲得約220億美元的貸款。據AidData,這些貸款被專門用於充實外匯儲備或償還舊債。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