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讚國觀點:林智堅們並非自由人

2022-08-23 06:50

? 人氣

前桃園市長參選人林智堅,遭台大撤除碩士學位。(陳品佑攝)

前桃園市長參選人林智堅,遭台大撤除碩士學位。(陳品佑攝)

前新竹市長林智堅8月12日退出桃園市長選舉後,在電視和網路媒體上,一再宣稱自己清白,没有抄襲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的動機與必要性,還堅持是國民黨潑髒水和抹黑。他接受媒體訪問,看似自由之身,就話語來説,其實並非自由人。心惑不解,讓林智堅跳脱不出自負的深淵。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林智堅接受《辣新聞》(8月18日)與《自由時報》(8月19日)訪問,儘管辯才無礙,卻始終不針對台大判定的事實(論文抄襲),提出直接的反駁證據(根本拿不出,頂多主張是原創)。他盡在判斷與推論上,含沙射影,企圖洗刷自己,以反對者(特别是國民黨)規避他八年新竹市長的政績(新竹棒球場的弊端就别談了),蓄意打擊人格。

面對論文抄襲的争議,林智堅的陳述(statement)自然是分辨黑白的必要條件,但非充分條件,畢竟他説的是一面之詞。一旦避談事實,不接受客觀證據,只在乎個人的主觀感受(所謂的百口莫辯),顧左右而言他,不免是心虛,又無所遁形。

根據 S. I. Hayakawa(1906-1992)在Language in Action (《行動中的語言》, 1939)中的論點,陳述可分為三種:報告(report)、判斷(judgment)與推論(inference)。報告,是可以驗證的事實(論文抄襲)。判斷,是價值取捨(潑髒水或抹黑)。推論,則是由已知推斷到未知(國民黨與側翼的選舉陰謀)。除了報告外,其它兩種陳述都無助於釐清真相,更踐踏真理。

從陳述的角度看,在相當程度上,《辣新聞》與《自由時報》並未從事實(檢驗論文抄襲的内容)出發,進一步辨明真理,反而任憑林智堅在判斷(論文原創)與推論(自己是受害者)方面大作文章,直接或間接助長謬論。林智堅不知真理為何物,又堅信自己的判斷和推論才是「真理」,無疑顚覆理性與知識的尊嚴。

遺憾的是,一些學者(如台大數學系退休教授黄武雄)與政客(如台北市議員梁文傑)往往也置事實於不顧,附和林智堅論文原創的宣稱,經由不同管道,挑戰台大學術倫理委員會逐句、逐段、逐節和逐章對比的抄襲審定,在網路上留下似是而非的謬論。一言以蔽之,5-7位的審委全先入為主。如此謬論,推翻真理的存在,並誇大原創的本質。

在學術研究的範疇中,論文原創有共同認可的指標,一個濃縮的定義是,研究者依據研究所寫的報告。定義看似簡單,但包含思考和寫作。思考/概念是抽象的,不受著作權的保障;寫作則很具體,白紙黑字,他人未經許可或引用,不得逕自使用,甚至據為己有。文獻引用的規範,主要在避免版權歸屬的不必要争執。

喜歡這篇文章嗎?

張讚國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