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人智庫展望台海風雲:兩岸現況已經改變、跨國企業對台灣信心恐將動搖、台美關係大幅升溫

2022-08-22 12:48

? 人氣

2021年7月28日,在台灣海峽執行巡弋任務的美軍班福特號(USS Benfold, DDG-65)飛彈驅逐艦。(美國海軍官網)

2021年7月28日,在台灣海峽執行巡弋任務的美軍班福特號(USS Benfold, DDG-65)飛彈驅逐艦。(美國海軍官網)

美國聯邦眾議院議長裴洛西本月初訪問台灣,中國解放軍以史無前例的「台海軍演」回應,在台灣-中國-美國三邊關係激起驚濤駭浪。如今軍演風暴稍歇,但各方仍關注長期效應。英國經濟學人智庫(EIU)報告指出,中國軍演並非單一事件,而是顯示台海「現況」出現令人憂心的變化;儘管中國的經濟制裁還不會傷害台灣極為重要的電子業,但是未來中國可能會經常干擾台灣的海運與空運,升高企業的供應鏈風險。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EIU認為,中國在裴洛西(Nancy Pelosi)訪台之後對台灣施壓的作法,將造成台灣海峽安全模式的長期變化。中國不會立即發動侵台戰爭,也還沒有做好準備,但軍演確實代表台海現況已經改變。

三分經濟、七分政治的中國對台貿易制裁

一如預期,中國的報復措施包含經濟制裁,禁止進口台灣某些品項的水果與海鮮(但並非台灣農漁產品出口主力),就如同過去對付澳洲與加拿大。中國暫停對台灣出口天然砂(不到台灣進口量的1%),則是企圖傷害台灣的營建業。

這些制裁的影響與分量相當有限,也突顯中國對台灣的經濟報復能力相當有限。台灣的農、漁民短期內還是會受傷害,但終究能夠找到替代市場。長期而言,出口市場的多元化有助於台灣緩解中國的經濟壓力,澳洲與加拿大的經驗都可以參考。

去年台灣對中國出口商品約1888億美元,超過半數是半導體等電子零組件,中國在相關領域對台灣倚賴甚深,供應鏈自主化知易行難,如果貿然發動制裁,自家也將蒙受慘重損失。因此EIU研判,中國不會制裁台灣的電子業。

但這並不代表中國的經濟制裁不痛不癢,台灣地方選舉11月進行投票,農、漁民受創可能會影響民進黨在鄉村地區的選情。軍演之前,EIU已預測國民黨將保住過半數的縣市首長,中國經濟制裁可能會加重民進黨的損失。不過EIU也認為,年底選舉結果不會促使台灣調整經濟或外交政策。

台灣隱憂:跨國企業的信心恐將動搖

台灣還有一個更大的經濟隱憂:跨國企業對台灣的信心恐將動搖。這些企業可能會擔心投資台灣的風險居高不下;軍演之前,台灣的新冠肺炎入境檢疫規定已經對競爭力造成傷害。一旦中國軍事行動常態化,台灣的形象可能會變成一座「危險之島」,促使跨國企業轉移業務到區域內的低風險國家。

台灣位於全球最忙碌的航道上。據彭博社(Bloomberg)今年1至7月的統計,全球約半數貨櫃輪駛經台灣海峽,最大型貨櫃輪更有88%駛經台海,中國持續軍演將造成干擾,影響台灣的供應鏈競爭力,以及航運與物流業者的營運。

中共將在10月或11月舉行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二十大),屆時各方可望更清楚掌握兩岸關係的發展方向。繼2005年《反分裂法》之後,中國將出台新的法律來打擊「分離主義活動」,跨國企業在台灣議題上最好謹言慎行,想方設法規避風險,尤其是廣告、行銷、零售等訊息活動。國際民航業者的經驗可作借鏡。

本篇文章共 1 人贊助,累積贊助金額 $ 1,000

喜歡這篇文章嗎?

閻紀宇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