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建山專欄:亞投行 美國霸權真挑戰 臺灣機遇有確幸

2015-03-25 05:30

? 人氣

英國率先拂逆美國要求,加入中國籌設的亞投行,已引發骨牌效應。圖為英國首相卡麥隆(左)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右)。(資料照片,美聯社)

英國率先拂逆美國要求,加入中國籌設的亞投行,已引發骨牌效應。圖為英國首相卡麥隆(左)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右)。(資料照片,美聯社)

亞投行,是十數天來國際間最夯熱的一個世界級話題;尤其是,由英國領先的四個G5國家,也相繼申請加入為創始成員國家之後,更激起了全球各界對於世界經濟強權布局,即將發生重大解構再造的板塊大挪移,寄予莫大好奇與關注;而對於臺灣究竟會不會錯失了這一趨勢所帶來的機遇與挑戰?以至於臺灣當局能不能掌握機先,及時加入亞投行成為創會成員?也自然都成為國際間關注亞太區域整合,以及兩岸關係發展的,一個全新指標風向觀察重點。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對亞歐大陸國家都具有高度前瞻性磁吸誘惑力

籌建不到一年的亞投行(AIIB)加上新近成立的絲路基金(Silk Road Fund),在今天看起來,似乎都是所有新興市場經濟國家的共同願景期待,也是正處於頹敗的歐元區,乃至包括英國在內的所有歐盟國家,亟想持續向外擴展貿易投資,前進遠東地區亞太市場經濟的全新機遇,也都同樣具有莫大磁吸誘惑力。

中國遲至2014年4月才倡議發起及主導籌建的亞投行,以至2014年11月6日甫宣布成立的絲路基金,其背後動機及具體願景目標,仍倍受全球高度關注。根據國際專家機構之探索分析,中國所冀望於這一國際機構,在未來應能達成的重要經濟戰略目標,至少可以歸納出的落落幾個大項,幾乎對於改變亞洲經濟態勢及世界經濟基本格局,都可以發揮相當巨大的積極作用效果。

超額製造及過剩工程能量的新出路

第一是,擴大輸出,有效化解中國實物經濟生產超額過剩的癰患,以及消化掉既已完成鐵公基建設所閒置出來的專業服務業能量。主要包括基礎建設投資開發之所有建設關聯的基本金屬(鋼鐵為主)、金屬加工、電機、機具,以至在胡錦濤、溫家寶時期已然充分完成之鐵公基建設,所釋放出來的高鐵、高速路、港埠等基建設計、裝備提供、工程建置配備設施基礎土建等關聯的技術輸出、工程能力輸出,及公共建設營運管理能力輸出之龐沛能量,不但解決中國「國內高存貨」壓力問題,又能創造製造業商品及專業服務業貿易績效,一舉數得之綜效極大。

抓緊能資貨源及其整合利用綜效

第二是,鞏固向外取得能源、資源及工業貨源的掌控能力。原本既有中俄420億美元能源協定,加上胡溫到習李體制以來,計已對非洲投資1,250億美元能礦源開採、中近東(尤其波斯灣周邊)能源投資2,000億美元以上、對中亞西非至東歐南歐既有能礦源及基建購併等超過3,000億美元的所有投資,都可在亞投行這項新投融資開發機制中予以有系統串聯,取得更有效鞏固資貨源運用綜效利益。

第三是,將中國對外直接投資(FDI)既有的初步基礎及前瞻性的未來發展,都予以變成「有秩序的經濟戰略化」國政作為。

2013年當年,中國對外FDI總額878億美元,展望未來十年之內的FDI水準,應不致低於此一數字,則使其能變成促進歐亞大陸經濟體形成願景的落實力量,應該是具有高度國家經濟戰略價值之事;而此一效益,也唯有亞投行成員國家乃得以直接參與分享,所以才會肇致2015年3月12日英國之發難搶先加入後,西方先進國家法德義澳瑞比,也紛紛相繼跟進的重要原因。

人民幣經濟圈與美元經濟圈的並駕雙元大對抗

第四是,人民幣經濟圈的構造及實化。這一象徵經濟的發展及前瞻願景,尤其是造成美國嚴重恐慌與抗拒的核心要因;未來亞投行加絲路基金的整合運作,應可以立即有效地將既往五年人民幣國際化的所得績效成果,予以整合連結,過去五年中國已與46個以上國家完成「本幣結算貨幣互換協議」之簽署,並建立了「境外人民幣清算中心」(英國倫敦正是其在歐洲第一個站點),當「人民幣經濟圈」可以完整連結亞太區域經濟及歐亞大陸經濟之時,即表示人民幣的「國際普及率」及「國際交換功能地位」,已達到了足以抗衡「美元經濟圈」的能量條件,也達到了足以有力挑戰美元獨強之「美國金融霸權」地位的地步。

回溯1944年以來,全世界經濟幾乎完全臣服在美元「一元貨幣體制」之下,一直到了1991年歐元(euro)嶄現之初,才看到或有「雙元貨幣體制」時代的曙光,但是,卻在美國政經軍事壓力及歐債危機風暴打擊之下,使得歐元又自2011年開始,不得不黯然退位,回復到當今唯有美元一元獨霸的曩昔局面。

這也就是為什麼自2012年迄今,美國面對金磚銀行的籌設乃至亞投行的成立,都會如此恐慌與絕決反對的最深層緣由。當此之時,無論是民主黨或共和黨執政的美國,必然還是都要挺身而出,積極堅定衛護其在全世界投資貿易的「實物經濟霸權」以及全球貨幣統治力的「金融經濟霸權」。

亞歐洲及大美洲團塊經濟對壘新格局

事實上,正因為「絲路基金」之成為輔佐動能,以及「一帶一路」戰略計畫成為實體投融資之前提性政策發展目標,致使亞投行在未來所可能運作發揮的功能任務及戰略促進空間範疇,早已遠遠超越了初始籌劃以亞太區域為目標之限制,而在可預見的未來,更將立即有效擴及於南亞、中亞、中近東、波斯灣、北非、地中海區域,以至於擴展到往西行的西亞、東歐、南歐乃至西歐地區。

亞投行加上絲路基金之共同協力運作結果,勢必然使其不再祇會是亞太區域國家的「自救自助經濟戰略機制」而已,可以說,應該會是一個真正跨洲際的曠世大機制,足以有效促進整個歐亞大陸形成為一個完構的高大規格團塊經濟體,倘然如此,則不啻即將扭轉1985年以來所謂全球經濟三極理論(TRIAD),歐洲極、北美極、亞洲極三極鼎足而立的基本框架,使未來全球經濟板塊地圖,扭變成為祇會剩下「大美洲板塊經濟」及「歐亞大板塊經濟」相互對壘的全新格局。

西進的「中國夢」遇上了東來的「大歐洲夢」

從亞投行加絲路基金所支撐的「一帶一路」大格局經濟戰略,使歐亞大陸板塊整合成為單一經濟體,最像是元朝時代成吉思汗與忽必烈汗在12世紀所建立橫跨歐亞大陸的「蒙古帝國」之「現代經濟版」,這樣子的發展,應該也就是習近平「中國夢」意象之中的理想世界,亦是全世界經濟「中國世紀再臨」的真實版。

但亦不可以忘懷的是,自從1991年歐洲大陸多數國家號召「歐洲市場單一化」並以組成了「歐元區」(Euroland),希望落實積極向東望、向東進,再造重現十世紀羅馬帝國式歐亞大經濟體的「大歐洲夢」,也就是今天梅克爾堅持維護的「大一統歐洲秩序」,其版圖及功能運作範疇,事實上與「中國夢」根本是相疊合的。

面對這一宏遠亮麗的未來西向「中國夢」與東來「大歐洲夢」大疊合,有幾個背景條件理由,都讓今天的臺灣,絕對不應該脫軌於此一世紀大趨,而應該更積極爭取加入為亞投行創始會員國,做為臺灣前瞻發展的未來關鍵願景才對。

第一是,亞投行籌設之初,中國即已表明「亞洲開發銀行會員國優先」之原則,這與其推動RCEP或FTAAP區域整合計畫之「限定主權國家」乃得參與的情況不同。臺灣的亞銀會員國地位,是遠遠領先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

臺灣應該積極爭取加入成為創始會員

第二是,在中國致力消化「經濟生產過剩」及鐵公基建設工程專業服務能量閒置問題時,其中所包含的既有臺商成份,以及現下臺灣在高科技領域的填充或互補效用,無論在中國內需市場或面對外需市場拓展的擴張策略上,都應該能與中國大陸之間,充分發揮加法或乘法的促進作用力。

第三是,今天的中國魅力,相當程度係來自於其所擁有全球外匯存底47%份額,即4.2兆美元的龐大金融實力;但是,臺灣也擁有全球第三大外匯存底國家,總額4,300億美元以上的金融實力,對於挹注亞投行加絲路基金大池,當然也可以發揮極大助成作用,毋須妄自菲薄。更何況,臺灣也可藉此平台及戰略管道,將製造業產品及專業服務業,用力打開前所未曾開發的新市場與新政治經濟疆界。

第四是,美國抵制反對的政治壓力,已因為英法德義澳瑞比的拂逆叛走,而大為紓減,臺灣應該可以掙脫心理道義枷鎖,勇敢追求自我國家的最大利益才對。

祇是在今天的臺灣,這種高度前瞻性經濟國政願景,勢必在國內社會本身,強力遭遇太陽花新世代「自閉主義」,及仇中恨中反中的反對黨派之激越杯葛抗爭。

是則在爭取加入亞投行做為創始會員一事上,能否以極快速突破魔障而有所成,但端看馬英九政府的膽識魄力,以及有無爆發震撼性最後一搏的決心而定。

*作者為財團法人環球經濟社社長兼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長

喜歡這篇文章嗎?

林建山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