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幾十年來中國經濟似乎常盛不衰的奇蹟足以令人相信,中國經濟將會持續高速發展,崛起不可逆轉。然而,越來越多的跡象顯示,這一長期以來的廣泛共識已經備受質疑,而對中國經濟基本走向的判斷直接涉及到美國對華戰略決策和判斷的基礎。
最近幾個月裡,有關中國經濟發展速度驟減的分析不絕於耳,其中包括繼瑞銀和摩根大通分別將中國經濟增長預期大幅下調之後,彭博新聞社的經濟研究機構彭博經濟也預測,中國今年的經濟增速或將跌至2%上下。
美國總統拜登上星期五指出,獨立經濟學家預計,今年美國經濟增長速度可能超過中國經濟,自1976年以來,即近半個世紀前至今,這種情況從未發生過。
美國經濟研究公司榮鼎集團(Rhodium Group)上星期以「重新思考中國經濟未來」為題發布報告說,此前的共識並未完全考慮到今年以來中國經濟的疲軟程度,或未來幾年增長放緩的可能性。報告預計,隨著這一經濟現實與樂觀預期之間的差距在未來幾個月內縮小,人們在有關中國經濟的一系列領域內的共識也會越來越少。
無論是國際地緣政治格局、還是美國對華政策的制定在很大程度上都建築在一個基本判斷之上,即中國經濟將會持續崛起。「美國政府的中國戰略似乎是基於過去經濟數據之上的、直線性上升的推斷。」華盛頓的智庫《捍衛民主基金會》(Foundation for Defense of Democracies)高級研究員克雷格·辛格爾頓(Craig Singleton)對美國之音說。「隨之而來的風險是,華盛頓致力打造的是一項以中國崛起為基礎的對華戰略,而不是努力尋求安全管理中國已顯衰落的戰略。」
幾十年來, 「中國崛起勢不可擋」一直是全球外交政策的最重要的定論之一。澳大利亞洛伊研究所最近的一篇論文指出,但這一定論是建立在中國的經濟增速為每年4-5%的基礎之上的,而2–3%的增長率將令中國的未來極為不同。報告的作者甚至預計,就算到2030年左右,中國會超過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但它也永遠不會建立起真正意義上的領先優勢,......而且即使到本世紀中葉,(中國的)人均富裕程度和生產力也將遠低於美國。」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4月發布的《全球經濟展望》預計,今年美國GDP增速為3.7%,中國為4.4%。按照這一預計,中國和美國之間差距已經收縮到不到1個百分點。
中國原《第一財經日報》總編輯秦朔上星期在一篇文章中提醒說,中國經濟學家、前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師林毅夫曾經測算說,如果中國的人均GDP增速每年比美國高2.5個百分點,那麼到2050年大概就可以達到美國的50%, 但是如果只高1個百分點,那麼還要等到209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