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竹市舊城要商機,空洞文化政策無助轉型

2022-06-11 05:30

? 人氣

希望未來有志參與新竹市長選舉的候選人,都能夠在地方文化底蘊下功夫,急就章的空洞文化政策,只會凸顯自身的文化缺陷。圖為新竹巨城購物中心。(資料照,盧逸峰攝)

希望未來有志參與新竹市長選舉的候選人,都能夠在地方文化底蘊下功夫,急就章的空洞文化政策,只會凸顯自身的文化缺陷。圖為新竹巨城購物中心。(資料照,盧逸峰攝)

地方首長大選因僅剩下半年而加溫,有意爭取的新竹市長人選也紛紛跳出來,目前檯面上最積極表態的前議員鄭宏輝,近日提出「3大政見」號稱打動人心,在地鄉親無不額手讚頌;當然,選民們是否買單,還有待時間應證。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新舊融合、生活區域再定位,城市文化與美學的賦格才是解方。

其中有項政策,筆者對此抱持莫大懷疑,那便是所謂的「3面相復興4城門」,復興是在地商家們的期待,但如果只是用空洞不治本的方式,反而只會讓在地商圈的定位變成不三不四、失去文化賦格的機會。(注: 「賦格」是一種音樂的創作方式,使多個旋律可以獨自發展、重疊,並確保和諧而不衝突。)

文化是一種多元而共生激盪的成果,交雜在地歷史、現況掌握、未來願景而誕生,都不離不開對於在地的熟悉情感。

然而鄭議員所謂的復興3面向,是建立博物館、做線上地圖、投資景觀設施,種種的作法都是過時落後的想法,博物館化的作法只會讓舊城區成為展覽品,而非生活的一部分,最終失去靈魂;在過往的案例中,台北剝皮寮、三峽老街就是慘痛的案例,當文化跟實際生活脫節,整個街廓就僅剩下軀殼。

新竹市長參選人暨中執委鄭宏輝表示,防疫優先,支持新竹市長提名改 為徵召,而民調持續領先,會全力爭取提名。(圖/取自鄭宏輝臉書)
前新竹市議員鄭宏輝。(圖/取自鄭宏輝臉書)

一葉之秋,商圈轉型、再規劃勢不可擋。

因為發展的早,站前中正路至東門圓環曾經是三代新竹人記憶中的逛街好去處,老商圈終究要面對的是機能被新商圈超越,2019年站前SOGO收攤後,在地居民就已經警覺到,商圈必須嚴正面對轉型的問題,周圍大型百貨,至今也只剩下晶品城購物廣場獨撐,站前商圈為何會因為政策的不作為和延宕而淪落至此。(注: 原林智堅市長規劃有打通站前-站後的新竹大車站計畫,但因故計畫有所推遲,根據新聞報導鄭議員若當選不會延續這項工程。)

在隔年的商業報告中,更赫然發現新竹客最常造訪的商圈是吸客能量最大的巨城商圈(55%),其後依序為竹北商圈(15%)、北門大街商圈(13%)、站前商圈(10%)和關埔重劃區(7%)。

新竹是正在大量發展的城市,商圈轉移意味著新社區的出現、更便利的功能和需求發展,另一方面,並不意味老城區的文化底蘊與機能優勢並完全衰退,城市依舊需要過往的歷史文化支撐,才能在發展上爭取在地認同感。

BW-1471-02去年遠東巨城點亮聖誕樹之前,先透過縮時攝影,把2 天架設聖誕樹的過程製成1分多鐘的影片放上網路,成功營造話題、聚集人氣。 (來源.遠東巨城提供).jpg
新竹巨城。(資料照,遠東巨城提供)

從台南府城的文化復甦過程,可以作為新竹風城的模板。先重新適性規畫區域定位後,才有更進階的投資與硬體調整,公私協力的地方整合、新舊文化激盪才會發生,否則都只是沒有靈魂的口號工程。

希望未來有志參與新竹市長選舉的候選人,都能夠在地方文化底蘊下功夫,急就章的空洞文化政策,只會凸顯自身的文化缺陷。如何讓舊城區的商機+文化節結合、站前-站後區域重整,才會讓新竹風城的文化復興真正以有靈魂、有生命力的方式呈現,我們不需要口號樣板的博物館。

*作者為新竹市民,從事文化創意產業工作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