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一天專欄:紐約對沖基金為何佈局日本機器人?

2015-03-12 11:10

? 人氣

但是公司好,股性不一定好。多年來Fanuc在投資人關係上非常低調,很難得會直接面對外資機構的調研要求。公開市場最在乎的就是資訊透明,如果公司無法與投資人充份溝通,短期股價往往隨著華爾街為了炒作而定出的調子起舞。Loeb佈局Fanuc之後向其經營團隊提出種種有利於投資人短期回報的要求,但Fanuc至今不予理會。過去歐美的大型對沖基金針對日本上市公司的類似行為往往被戲稱為金融「黑船」(影射1853年美國海軍准將培里率砲艦脅迫幕末臣公簽訂神奈川條約結束鎖國的歷史事件) 但是在過去三十年日本企業從未在西方金融資本的「船堅砲利」下屈服。就連Loeb自己,在索尼一役上也未有重大斬獲,只能出清股票後離場。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中國大陸雖然需要投資自動化工廠,但如果機器人把農民工的工作都搶走了,不利黨中央維持社會的穩定與和諧,因此雖然工業用機器人的裝機密度低,但增長的極限可能會低於其它高端製造業更發達的先進國。就算能夠與歐美日看齊,老共也一定會要求提升工業用機器人國產的比例。這雖然不一定能撼動Fanuc的基本盤,但增幅有可能會比投資人預期的慢。華爾街一些大投行最近開始傳播Fanuc的業績可以持續超過預期,這種"beat and raise"的招數在股價低時也許有用,一旦股價高了,又有Loeb在向經營團隊心戰喊話,一旦業績無法超預期,大戶主力看風向不對立刻撤退,一檔用2013年淨利潤計算高達41倍的股票,跌起來可以很嚇人。

但這並不代表Fanuc沒有價值,或是機器人產業不值得關注。要讓工業用機器人產業持續增長,需要在汽車製造業以外拓展新業務。這需要機器人能與人類勞工合作,且售價不能太高。有一家丹麥的新創公司Rethink Robotics就是這個collaborative robotiics領域的先驅。自從Rethink在2012年推出了售價僅為2萬5千美元的機器人Baxter,能夠在非汽車業的產業中廣泛應用,又不會有太高的人員危安問題。這個產品推出以後,四大機器人也積極推出類似產品因應,其中Kuka由於一向以高客製化為主要訴求,雖然營收與利潤規模不及Fanuc,但似乎比Fanuc量產式的營運模式更能深入服務客戶。另外一家日本公司Cyberdyne,以生產輔助重症病患行動的「外骨骼」為主力產品,股票業已於2014 年2月上市。這些產品雖然離JARVIS、鋼鐵人甚至T-800(電影中生產魔鬼終結者的公司就叫Cyberdyne Systems)還有很大的差距,但長期發展潛力還是相當可觀。

更深一層看,如果投資人相信機器人產業有未來,可以應用「關鍵模組企業」投資思維來搜尋標的。日本上市公司Nabtesco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Nabtesco的主力產品是精密減速機,簡單的說,就是機器人的關節。Nabtesco在這個利基市場的全球市佔率高達60%,四大機器人大廠都是他的客戶。不論四大之間的競爭態勢如何,要生產機器人就要買Nabtesco的產品,隨著機器人動作更加精細,對精密關節的需求應會持續上升,而Nabtesco的營收與利潤亦能因客戶換代升級的新訂單而水漲船高。相較於Fanuc的股價,Nabtesco似乎相對落後。與其關注紐約基金的高調言論,不如花時間研究如何投資(甚至超越)這些低調的隱型冠軍,更有意義。

*作者為金融市場觀察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

胡一天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