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一天專欄:紐約對沖基金為何佈局日本機器人?

2015-03-12 11:10

? 人氣

根據國際機器人協會(IFR,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Robotics)的統計,全球工業用機器人的市場規模約達290億美元,其中軟體開發與系統整合的營收約佔三分之二。機器人年銷量約20萬台,面預計2017年可成長到將近30萬台,工業機器人的「總人口」可上看約200 萬台,而中國大陸因為工資上漲與企業改善生產力的需求,已成為最大也成長最快的市場。IFR估計中國大陸的工業用機器人保有量將於2017年達到40萬台,年銷量可能將達到10萬台。中國大陸每萬名勞工的機器人密度目前約為23台,遠低於南韓的427台、日本的323台、德國的282台與美國的152台。受惠於全球車廠在中國大陸的佈局,全球汽車工業每萬名勞工的機器人數量從2006年起自51台持續成長到2013年的281台,但在汽車業以外的業界中安裝密度僅為14台,顯示在電子業、零售業與醫療業中還有相當的成長空間。這也是為何Amazon在去年收購Kiva的主因之一: Amazon的員工為了出貨一天平均要在倉庫裡走20公里,而揀貨裝箱又是費勁乏味的苦工,還不如用自動化的方式來取代愈來愈貴的人力。僅管如此,Amazon也是花了18個月才將Kiva機器人與其倉儲流程整合。為何花這麼久呢? 機器人控制軟體與作業系統。這正是Fanuc高毛利的關鍵。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甫於1972年方自富士通獨立出來的Fanuc,是瑞典ABB,德國Kuka與日本安川(Yaskawa)等全球工業用機器人四大廠商中利潤最高,也最低調的公司。基本上四大的主業是在銷售機器人零組件-- 作業系統、數控精密車床、馬達,等等,而Fanuc是產品線最齊全的行業龍頭。其競爭策略成功的主因,就是透過標準化製程大量生產機器人模組,再透過軟件與作業系統的銷售與車廠、航太業等客戶的製程深入整合。由於客戶品管的要求,一旦綁定一家廠商後就很難替換,加上編撰數控車床系統的程式比較專門,不僅讓Fanuc能透過售後服務費提升利潤,還無形中增加競爭對手搶奪市佔率的難度。2014年Fanuc的營收超過60億美元,營業利潤達25億美元,總市值從2009年的140億美元成長到2014年的450億美元。由於絕大多數的生產都放在日本本土,隨著日幣貶值,出口競爭力增加,加上在北美車廠壓倒性的市佔率,而北美消費者購車意願仍在改善,只要全球經濟不出現系統性風險,Fanuc的經營情勢看來一片大好。

喜歡這篇文章嗎?

胡一天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