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報人張慧劍及其書《辰子說林》、《西方夜譚》:《多少樓臺煙雨中》選摘(1)

2018-05-25 05:10

? 人氣

20180510-《西方夜譚:抗戰西遷文人文藝彙編(復刻典藏本)》書影(新銳文創提供)
《西方夜譚:抗戰西遷文人文藝彙編(復刻典藏本)》書影(新銳文創提供)

正如陳銘德所說的,《西方夜譚》這本選集,作者約五十位;包括有知名的人物,如吳稚暉、高語罕、盧冀野(前)、潘伯鷹、老舍、張友鸞、易君左、夏衍、張慧劍(辰子)等等,另外還有一些使用筆名的文人,應該都是老於寫作的名手。例如被稱為「江南才子」的盧冀野是一位戲曲家,既搞研究也創作,他的小品文寫得非常好,在短短的四五百字裡,寫人狀物,信手拈來,餘韻迴盪,宛如他寫的散曲一般。我曾編輯他的小品文《柴室小品》四冊在秀威資訊出版過。本書中選的〈文壇散策〉,亦屬於文壇掌故類的短文,其中談到世人把李審言的「輕薄子玄猶並世」誤成「輕薄子雲猶未死」,而認為該詩是指況周頤(夔笙)的。盧冀野則認為當指劉師培(申叔),他說:「罵申叔無行,是為家國大事:與夔笙等不過私怨,何至形於筆墨呢?」確有其見地。而曾著有小說多種,後潛心於詩詞及書法,被稱為「狂人」的潘伯鷹,寫〈哀林庚白〉說他才在重慶和詩人林庚白見面,數天後庚白夫婦飛抵香港,不久為日軍所殺,死耗傳至重慶,他感嘆庚白「以其清才運氣,橫屍通逵。夫何天之酷也。」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西方夜譚》的內容有許多是對於史事人物的回憶。從晚清的李鴻章、黃遵憲,乃至於陳三立(散原)、林庚白、蔣百里、蔡鍔、吳清源等等。寫人敘事都有獨特的觀點,有很高的史料價值。另外書中還有涉及時事,抒發個人所見的。例如,關於國民參政會中有人提倡恢復讀經,因此高語罕提出〈讀經問題〉:(一)經是什麼?(二)經的真偽如何辨識?(三)怎樣讀法?(四)什麼人應該讀它?(五)必須具備什麼條件始能讀它?這些問題,至今都仍是值得深思的問題。除此而外書中還有不少寫重慶生活、成都花會,農人日記、鄉居生活,也反映出當時社會的生活面。能讓人能見微知著,瞭解當時當地人們的生活。

難能可貴的是編者張慧劍能利用晚報副刊這小小的方塊文章,編出這樣精彩的文集,正如玄圃在〈晚報與雜文〉中說:「雜文也許是泥沙裡的碎金,也許是米麥中的粃粺,這要看寫作者的程度,但若以為雜文是可以隨隨便便寫得好的,那卻錯了。怎樣把長文短做?怎樣把深話淺說?怎樣使每一句話,甚至每一個字都能在紙上突起,不從人的眼角邊溜過?這是容易的嗎?讀的人不要花費多的時間,不要多的學識素養,但寫的人卻正因此而更要極豐富的常識,極深刻的思慮,讀的人有時不過是輕微的一笑,但這卻是從寫的人深厚的同情,強烈的忿恨,充實的經驗與反覆的觀察換取得來的。」七十多年後讀之,仍然發人深省。

20180510-《多少樓臺煙雨中:近代史料拾遺》書影(新銳文創提供)

*作者為文史作家,曾製作及編劇《作家身影》紀錄片,著有《人間四月天》、《傳奇未完──張愛玲》、《色戒愛玲》等數十本著作。本文選自作者新著《多少樓臺煙雨中:近代史料拾遺》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