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維觀點》「渡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兩韓對台灣的啟示

2018-05-13 07:00

? 人氣

透過手中籌碼與「檯面上下」差別性溝通,金正恩得以讓兩強權都能對自己保持「能談」的期待,從而獲取對話彈性。此同時,也讓北韓無須在中美間「選邊站」,反而能在兩強中間,隨時根據自己的利益調整態度,藉以利用對方達成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讓政權獲得安全維持下去的最大外部保障。而在過去1個月內,我們更看到平壤主動放棄手中「籌碼」,在談判前宣佈不再舉行核試,不以美軍撤離南韓為前提,這些都是北韓為了促成「對發展經濟有利的國際環境」而做出的適時讓步。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38度線以南,南韓的文在寅也在上台後,一方面重申部署薩德「只為防禦」,並親自訪華修補與中國大陸關係,一方面延後並縮減美韓軍演的時間與規模,與美方拉開距離,調節南韓與中美強權間的關係,避免過度傾斜。

南韓總統文在寅(左)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AP)
南韓總統文在寅(左)在上台後,一方面重申部署薩德「只為防禦」,並親自訪華修補與中國大陸關係。(資料照,美聯社)

相對於兩韓的做法,台灣卻在民進黨上台後持續向美日一面倒,不但引來中國大陸持續收緊台灣的國際空間,更重要的是台灣這種「靠緊美國」的態度,相對縮減了台灣自身能在國際運作的空間與自主性。

台灣與美國間,雖然確實存在著民主價值等共同利益,但台灣也須認知,美國當局對台灣所抱持「間接影響、探測中國大陸態度」的利用關係。所以美方會一面在國務院官網上撤下中華民國國旗讓台灣備感孤立,一面卻又透過國會推出《台灣旅行法》拉近與台灣關係。

在美方態度並非一致的情況下,台灣若欲透過與美國的關係為自己爭取到最大利益,保持與美方交往的彈性,爭取美方支持的同時,也應維繫與中國大陸的關係,讓自己能在中美之間取得一定空間,避免被強權綁架或操控,甚至能在區域間主動拋出議題,維持台灣的自主性與主動性,才能避免衝突,實際維持台海和平。

能無懼爭議 才有和平曙光

回顧此番朝鮮半島和平路線的主要推手,不可否認「首功」歸於南韓總統文在寅。

作為脫北者之子,文在寅無懼外界放大鏡檢視的目光,在去年初競選期間,便公開強調與北韓重新修復關係的重要性,並高喊:「我們必須與他(金正恩)溝通」。而面對南韓保守派「為日益好戰的北韓壯膽,削弱國際對北韓制裁」的強烈抨擊聲音,文在寅則以「即使金正恩是不明事理的領導人,我們還是必須接受他統治北韓的事實」的堅定態度回應之。

就是這種務實且直面問題的態度、有勇氣抵抗外界壓力的做法,才是讓文在寅得以在當初僅41%的「低」得票率險勝取得總統大位,且所隸屬的民主黨並未取得國會過半席位下,仍能力排眾議,推進歷史性的「文金會」,為朝鮮半島永久和平帶來曙光的「關鍵素質」,乃至能夠獲得當下長期保持60%以上的民意支持率。

相對而言,台灣總統雖然也是民選出身,卻把太多力量放在選舉算計而非治國發展,對國際政治局勢缺乏透徹的認識和長遠未來規劃,若再加上總統本人力求減少紛爭、各方利益均衡的「搓湯圓式」性格,恐難出現有足夠魄力和擔當、敢於開創新局的領導者,可惜的是,這偏偏就是當前台海局勢中不可或缺的領導人特質。

台灣若有意扭轉當前僵局,一個能夠背負壓力與責任的領導人,以及與之相副的社會聲浪,實為必須。而留給台灣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台海恐成唯一壓力點

當前在東亞的區域安全上,中國大陸最為關注的衝突點包括南海、朝鮮半島以及台海問題。其中曾經一時鬧得沸沸揚揚的南海議題,隨著2016年南海仲裁案落幕,以及菲律賓總統杜特蒂(Rodrigo Duterte)與中國大陸交好而平爭止息。

至於朝鮮半島紛爭,一旦能在當前兩韓領導人積極推進的和談氣氛,以及北韓對美方與國際社會所表現的棄核意願下得到解決,台海議題將成為中國大陸在東亞區域安全策略上的唯一焦點,對台灣的壓力也必然上升。

儘管台灣對於朝鮮半島議題並無著力點,仍是不能輕忽,因為朝鮮半島問題的情勢演變,恐將隨時牽動台海問題的壓力與張力。

《多維TW》030期。(多維提供)
《多維TW》030期。(多維提供)

*本文原刊《多維TW》月刊030期,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