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駿觀點:「耐心資本」有助「一帶一路」自然延伸拉美

2018-04-22 06:20

? 人氣

作者說,在「一帶一路」推出的過程中,中國的優勢就在於有豐富的「耐心資本」。(資料照,美聯社)

作者說,在「一帶一路」推出的過程中,中國的優勢就在於有豐富的「耐心資本」。(資料照,美聯社)

4月10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博鰲亞洲論壇開幕式的演講中,沒有高調批評挑起貿易戰的美國美國總統川普政府。他首次提到改革開放是中國的第二次革命,不僅深刻改變了中國,也深刻影響了世界。更重要的是提到,「從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到共建『一帶一路』,為應對亞洲金融危機和國際金融危機作出重大貢獻,連續多年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30%,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穩定器和動力源。」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習近平強調「共建『一帶一路』倡議雖源於中國,但機會和成果屬於世界,中國不打地緣博弈小算盤,不搞封閉排他小圈子,不做凌駕於人的強買強賣。」巴西媒體把博鼇論壇稱之為「中國達沃斯」。

就在同一天,川普決定取消參加13日至14日在秘魯召開的第八屆美洲國家高峰會議,成為第一個未出席該會議的美國總統,此舉將有助中國「一帶一路」自然延伸拉美。4月13日《紐約時報》刊登了評論文章《中國在拉美峰會上填補了美國的空缺》(China Fills Trump’s Empty Seat at Latin America Summit),認為美國在拉美的真空讓中國「趁虛而入」。說中國「趁虛而入」並不完全正確,近年來中國在拉美的基礎設施投資是具有相對優勢的。

3月19-20日二十國集團(G20)財長和央行行長在阿根廷舉行,阿國財政部長杜霍夫內(Nicolás Dujovne)在會議前曾投書《金融時報》指出「雖然自全球金融危機以來,基礎設施投資一直受到重視,但在許多國家,尤其是發展中國家及我們所在的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基礎設施投資的私人部門參與度在下降。」

根據麥肯錫公司的統計,近幾十年來私營部門基礎設施投資的70%都投向已開發經濟體。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中心教授林毅夫和世界銀行前資深經濟學家王燕共同撰文指出「為了提高新興市場在基礎設施投資中的份額,世界需要一些願意承擔這些早期風險並等待更長時間來讓項目成熟的股權投資者來提供更多的耐心資本。」「耐心資本」(Patient Capital)泛指對投資風險有較高承受力且允許較長投資回收期(payback period)的資本,期待投資報酬率介於5~10%,非創投基金要求的35%。

拉丁美洲基礎建設投資和GDP的比例是全球較低的地區,僅高於非洲(見下圖),因此提供了中國巨大的商機。根據華府智庫威爾遜中心(Wilson Center) 研究員卡普蘭(Stephen B. Kaplan)今年2月題為「耐心資本的崛起:中國全球金融的政治經濟學」(The Rise of Patient Capital: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Chinese Global Finance)的報告,「帶路倡議」(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BRI)在拉美「自然延伸」的主要特色之一就是「耐心資本」。

全球基建投資比較。(圖/向駿提供)
全球基建投資比較。(圖/向駿提供)

主流經濟的反思

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引發全球金融風暴以來,國際經濟學界就不斷對「前」主流經濟學的新自由主義及其政策處方進行反思。林毅夫和王燕在合著的《超越發展援助:在一個多極世界中重構發展合作新理念》提出的反思之一是,經合組織、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的官方發展援助定義將大型基礎設施貸款和出口買方信貸排除在外、將股權投資和外商直接投資排除在外,割裂了貿易與援助和投資的關係,導致無法運用受援方和援助方的比較優勢因此效果不佳。
 
反思之二是世行和貨幣基金的債務可持續性分析框架(Debt Sustainability Framework, DSF)主要的缺點在沒有把債務的不同用途區分開,是生產、投資,還是消費?它的時間期限短也不足以衡量基建投資對經濟增長的作用。中國是以不同於華盛頓共識及新自由主義的處方進行轉型而取得巨大成功的主要國家,因此中國經濟學界總結自身經驗所引領的反思特別具參考價值,「耐心資本」則是實踐可持續和包容性結構轉型的重要工具。

為實現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全球各大多邊開發銀行的開發融資機構承諾在未來三年內將私營部門融資額增加35%,在實施其他重要措施之外還擴大了提供給私人投資者的風險緩釋工具。今年2月底美國國會制定了一項新法案(The Better Utilization of Investment Leading to Development, BUILD Act),該法案一旦頒佈將建立一個新的開發融資機構取代原先的海外私人投資公司(Overseas Private Investment Corporation)。新機構與前身不同的地方在於能進行股權投資,此一改革反映全球日益認識到股權已經成為可持續發展融資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此一轉變卻無法解決南半球不發達地區所面臨的一項主要挑戰:缺乏基礎設施投資。中國的「耐心資本」應可有效彌補此一缺陷。

中國具比較優勢

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促進了中國和拉美的貿易機會,2008年金融危機後中國資本得以在全球崛起,包括對拉美地區原物料的採購和基礎建設的大規模投資。目前中國不僅是巴西、智利和秘魯的最大貿易夥伴,更成為拉美多國基礎建設長期不足的投資來源。中國在提供「耐心資本」上有以下雙重比較優勢。世界銀行前高級經濟學家、國際金融論壇(IFF)研究院副院長王燕2017年6月在杭州參加絲路國際聯盟大會期間曾表示,在「一帶一路」倡議助推中國企業「走出去」的過程中,中國能夠與發展中國家實現共贏的比較優勢之一就是中國具有豐富的「耐心資本」。中國資本大量輸出的是投資期限大部分在10年以上,均屬投資於國家實業或基礎設施項目的「耐心資本」。尤有甚者,中國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還具有成本優勢,相較於已開發國家,修建高速鐵路的成本僅為三分之二,建築工程的勞動成本則為八分之一。

第二個比較優勢是相對較穩定的政治體制能制定較長遠的計畫。為加強南美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南美洲和亞洲市場的連接,早在2014年中國、巴西、秘魯三國已在修建「兩洋鐵路」上達成共識,項目完成後將形成橫跨大西洋和太平洋、連接巴西和秘魯的5000公里鐵路。2016年11月發佈的第二份《中國對拉美和加勒比政策檔》使中拉整體合作正式進入機制化的新階段。至2017年底獲准加入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計有巴西、秘魯、委內瑞拉、智利、玻利維亞、阿根廷、厄瓜多爾。2018年1月中國在中拉論壇第二屆部長級會議上更建議,將「建設陸洋一體的大聯通」作為下一階段中拉深化合作的領域之一。中方將積極參與拉美地區交通運輸、基礎設施、能源等硬體建設和互聯互通,開闢更多中拉海洋航道、直航航線。

主要國家耐心資本分佈。(圖/向駿提供)
主要國家耐心資本分佈。(圖/向駿提供)

「國家風險」待克服

儘管中國提供「耐心資本」有上述比較優勢,但並不保證能無往不利,「國家風險」則是投資過程中最難克服的挑戰。所謂「國家風險」係指「外國投資者在東道國面臨的涉及政治、經濟、外交、社會和自然等領域的各種風險。誠然,拉美擁有豐富的資源,市場規模大,而且還鄰近美國這一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但是,長期以來,拉美的『國家風險』卻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如委內瑞拉。除國內因素外,近年來拉美知識份子也呼籲對發展模式之反思。2017年9月巴西和秘魯總統曾討論借助歐洲銀行貸款修築兩洋鐵路的可能性,並非完全依賴中國600億美元貸款,此舉凸顯部分拉美國家不想在中國逐步接替美國成為該地區商貿和投資第一大戶時在地緣經濟上成為北京的衛星國。從坐吃山空的委內瑞拉,到力不從心的巴西、阿根廷、哥倫比亞、智利都希望能擺脫那種只依賴榨取資源(extractivismo)獲得發展動力的模式。這是中國投入「耐心資本」應注意的趨勢。

今年3月25日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與國防大學國際防務學院在北京聯合主辦「『一帶一路』與中國未來發展戰略」研討會,並發表《「一帶一路」的戰略地圖》重要成果。稍早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王文曾謂「『一帶一路』不是短期工程,也不是暫時倡議,而是已升級為直接決定中國崛起成功度、持久性的長期戰略,與『中國』這個國家品牌美譽度密切關聯。」就拉美而言,「兩洋鐵路」是「百年工程」的標誌性代表,但巴西和秘魯的「國家風險」不容低估,如何克服上述對「耐心資本」的挑戰將決定帶路倡議在拉美「自然延伸」的成敗。

*作者為致理科技大學教授兼拉美經貿研究中心主任,中華戰略學會理事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