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倒清,梁任公刀筆之功至大:《我的師友梁啓超》選摘(3)

2022-03-14 05:10

? 人氣

若是乎,則當時之康、梁,不幾夫今日之「赤化者」哉!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自維新派與革命黨為政敵,革命成而維新派被目為罪魁,而不知二者表相反而裡實相成也。「國民革命」(此詞始見於《同盟會宣言》,今黨軍名國民革命軍,殆即本此)運動,實行先於言論。黨人最著名之機關報,曰《蘇報》,曰《民報》。然《蘇報》始於癸卯,旋被封禁,上距《時務報》(梁任公在上海初辦之報)之創辦已七年矣;《民報》始於乙巳,上距《清議報》(梁任公在日本初辦之報)創辦已六年矣,視《新民叢報》之發刊亦後四年矣。《蘇報》、《民報》以前,黨人蓋未嘗明目張膽以言論學說昭示國人,國人之於革命黨,不過視為洪、楊之繼起者而已。自乙未至乙巳十年間,肩我國思想解放之任者,實唯康、梁。雖其解放之程度不如黨人,然革命學說之所以能不旋踵而風靡全國者,實因維新派先解去第一重束縛,故解第二重束縛自易易也。

且梁任公自逃亡日本後,在《清議報》及《新民叢報》中,掊詆滿洲執政者不留絲毫餘地。清室之失去國人信用,梁任公之筆墨實與有力焉。清室既失去國人信用而朝廷上又無改革希望,故革命勢力日增也,此又梁任公無意中問接幫助革命之一端也。吾故曰維新黨與革命黨表相反而裡實相成也。自乙巳同盟會成立於東京,而維新黨遂成過去之陳跡。波斕起伏,前後相推;四時之運,成功者退。個人之得失,何預於其歷史上價值哉?嗟乎!此固未易為今之以標語為金科、口號為玉律者言也。

自任公亡命日本後,誦習日文,因間接得窺西洋名折口之學說,而識力日擴。此時之梁先生,已非康南海所能範圍。自述曰:

啟超自三十以後,已絕口不談「偽經」,亦不甚談改制。而其師大倡設孔教會、定國教、祀天配孔諸議,國中附和不乏。啟超不謂然,屢起而駁之。……(以為)中國思想之痼疾確在「好依傍」及「名實混淆」。若援佛入儒也,若好造偽書也,皆原本於此等精神。以清儒論,顏元幾於墨矣,而必自謂出孔子;戴震暗合西洋思想,而必自謂出孔子;康有為之大同,空前創獲,而必自謂出孔子;乃至孔子之改制何必託古,諸子何為皆託古,則亦依傍混淆也已。此病根不拔則思想終無獨立自由之望,數超於此三致意焉。然持論既屢與其師不合,康、梁學派遂分。

自戊戌至辛亥間,先生之所貢獻於國人者,除應時之政論及激發國民愛國心之宣傳外,尚有三焉:

一則介紹西方學問。國人之得聞亞理士多德、培根、笛卡兒、史賓諾沙、康得、盧梭、霍布斯、邊沁諸家之學說,實自先生之著作始也。雖間接稗販,每多隔膜與秕謬,然微先生之力,當時孰知除帖括詞章考據以外,除堅船利炮鐵路銀行之外,除法律憲典之外,形而上者,尚有宗廟之美、百官之富耶?其於形上之學激發好奇之心,引起探討之興趣,實為此後新文化運動之伏線矣。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