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中雄觀點:2022中美貿易戰的稀土戰略佈局

2022-03-11 07:10

? 人氣

稀土(Rare Earth)是元素週期表中的鑭系元素和鈧、釔共17種金屬元素的總稱, 稀土元素通常分為二組:輕稀土(LREE)包括:鈧、釔,及鑭系的鑭、鈰、鐠、釹、鉕、釤、銪,共9種;重稀土(HREE)包括:鑭系的釓、鋱、鏑、鈥、鉺、銩、鐿、鑥、鈧、釔,共8種。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稀土金屬的主要工業用途圖表1.png
稀土金屬的主要工業用途圖表。(海中雄提供)

2、中國如何取得全球稀土主導權?

「中東有石油、中國有稀土」―鄧小平1992年南巡講話。

從20世紀中葉以來,全球稀土產業經歷了幾個階段 :

1、1960以前巴西是稀土主要供應國。

2、1960-1980美國主宰全球稀土產業。

3、1980-2000中國稀土產業崛起。

4、2000-2010中國獨佔全球稀土產業龍頭地位。

5、2010中國對日本發動稀土禁運,強權間的稀土博奕正式展開。

6、2010-2021全球稀土產業的重新布局。

1980年代以前美國主宰全球稀土產業,然而當美國核管理委員會(NRC)和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修改了核武器原材料的定義之後,稀土生產就受到了審批、監管、處理和擔責法規的約束。美國唯一的芒廷帕斯(Mountain Pass)稀土礦山,其開採在1980-90年代因放射性廢料排放受到聯邦調查和當地訴訟,並被課以罰款和賠償。更由於稀土加工、特別是分離與提煉階段的高昂環保成本,芒廷帕斯礦山的稀土都被運到中國進行加工。美國和其他原子能機構成員國,主要是法國,考慮到附加的成本和責任,最終選擇不再開採和提煉稀土,雖然他們仍擁有許多專利技術,但其本土稀土產業已無可避免開始沒落了。

然而當時中國不受這些法規的限制,得以順勢承接西方稀土產業的巨大需求。加上1979年美中建交,兩國處於蜜月期,美國國會還給予中國貿易最惠國待遇,兩國之間的貨物、知識和科技交流更是大門敞開。另外,日本和法國的公司也開始向中國轉移稀土精煉和冶金技術的知識產權,以賺取暴利。隨後中國以廉價勞力加上犧牲環境成本進行低價競爭,迫使各國的稀土礦廠關門歇業,從此中國成為全球稀土產業的霸主。

2010年以前,因中國出口的各項稀土產品可以滿足全球95%的需求,國際稀土產業基本處於平和發展、皆大歡喜的態勢。然而2010年10月,中國藉由與日本在釣魚台海域衝突事件,對日本採取稀土禁運措施,因而敲響了稀土作為國際戰略物資的警鐘。總結而論,當年因中國稀土產業尚未取得重大技術優勢,只以初階產品廉價出口為主,以致稀土之戰雖一開始聲勢浩大,但最終中國並未占得便宜,不僅對日禁運無疾而終,更宣佈廢除稀土出口稅,又回到戰前的原點,依舊以低價策略鞏固市場,並重新站穩市場龍頭地位。直到2018年爆發中美貿易戰之前,中國稀土產量占全球的8成。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