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慶餘專欄:別苛求柯文哲講話像孔子

2015-02-09 05:40

? 人氣

柯文哲不是聖人,別指望他不說錯話,也不必找他說的錯話。(資料照/楊子磊攝)

柯文哲不是聖人,別指望他不說錯話,也不必找他說的錯話。(資料照/楊子磊攝)

柯文哲白目、講話直率易出錯,是人所共知的事。他為此已不知吃過多少悶虧。市長選舉期間,很多人還認為他頻說錯話,本性難移,加上MG149案,可能選不下了。幸好柯的反省及改錯能力超好,終於渡過了最尷尬期。選上後,柯不改快人快語,對媒體有求必應,話說得太多,連殖民問題也談,兩岸問題也談,終於引起前所未有的軒然大波,有人甚至以「退流行」形容柯的處境。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柯的講話確實是他的罩門,快人快語固然大快人心,但快人快語同樣快出錯。這就有賴聽者「兩利相權」取其重。如果明知柯的言行有價值,宛如政界空谷足音,揭穿「國王的新衣」,何不取其正面而略過無心之失?針對「殖民愈久國家愈進步」一事,導演魏德聖的評語最中肯:「不用把誰說了什麼看得太嚴重,當成另外一個意見就好,何必擴大(渲染)到那樣?不用每天追着柯P,看他說什麼,再去解讀。要防止他失言,不要每天麥克風對着他就好了!」

柯文哲是醫生,不是思想家,他現在擔任的是市長,不是國家元首。一個醫師發表殖民評論,需要以思想家尺度去檢驗他嗎?一個市長發表兩岸評論,需要以總統或總統候選人高度去要求他嗎?不懷好意的批評者還說柯是在「硬拗」、「不認錯」。這些人是要求柯講話像孔子或蘇格拉底嗎?不容許有一點跳躍嗎?李登輝總統任內講話即常因跳躍而引起誤解。柯文哲天生白目,當然更易跳躍,也更需被「同情的了解」(對某種弱勢者的寬容)。

事實上,那些直指柯「讚美殖民者」(意思等同「贊成皇民化」)的批評,真的太苛刻、太誇張了。柯即使不是思想家,也不可能不知道殖民者對被殖民者的傷害,如「後殖民創傷症候群」。他接受《外交政策》專訪的原文是「我發現被殖民越久果然越高級,滿丟臉的!」可見他知道殖民不是好事。

他又說「被殖民久不是什麼壞事,新加坡被殖民最久,所以比香港好,香港比台灣好,台灣比大陸好。我是說文化!」訪問者再追問:「你是覺得這(殖民)是好事?」柯說:「不是,是文化!」可見他肯定的是文化方面而非殖民本身,也就是他最早就此問題對記者的解釋:「會比較四地區華人文明化程度,是因我曾讀到相關內容,指文明的養成和國民文化水準,與接受現代文明的時間有關。」


真相很清楚,柯的意思是說由於殖民帶來了現代文明,所以浸潤現代文明越久越進步。


既然現代文明是殖民者帶來的,那殖民者對殖民地是功還是過?這要看你從哪種觀點切入。如果你是持絕對否定立場的「後殖民主義」,那殖民者的一切都是壞的,殖民者就是經濟上要掠奪你,文化上要消滅你的自我,同化對方,政治上要踐踏你的尊嚴,服從對方。例如薩依德的論點:殖民者以「我們/他者」區分自己與被殖民者,發展出一套「東方主義」,他者既神秘又野蠻,殖民者的使命就是把自認進步的文明(包括基督教救贖的聖恩)帶給「未開化」的或「野蠻」的他者,改變他們,並包裝自己掠奪的私心。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