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表明#MeToo為何那麼難?在維穩與社會進步之間擺盪的反性騷擾運動

2018-03-08 20:10

? 人氣

過去一年,全球最熱門的主題標簽莫過於#MeToo(#我也是,表明自己曾遭遇性騷擾)。(德國之聲)

過去一年,全球最熱門的主題標簽莫過於#MeToo(#我也是,表明自己曾遭遇性騷擾)。(德國之聲)

性侵、性騷擾問題在中國也成為討論話題,然而在這個曾經男尊女卑、如今政治敏感的國家,想要打破沉默不容易。中國校園反性騷擾的星星之火,還一時難以形成燎原之勢。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過去一年,全球社群網站上最熱門的主題標籤,莫過於#MeToo(#我也是,表明自己曾遭遇性侵、性騷擾)。它勾起了很多人不願回首的往事,也將好萊塢以及西方政壇、商界的一眾大佬拉下馬,這些「打破沉默者」更是當選《時代週刊》年度人物。

這股風潮也不可避免地吹到了中國。與美國等西方國家不同的是,中國版#MeToo運動的主要舞台是大學校園。2018年第一天,現居美國的北航博士畢業生羅茜茜在網上實名舉報前導師陳小武,講述了自己十幾年前遭陳性騷擾的痛苦經歷。該事件最終導致陳小武被撤銷「長江學者」的稱號和教師職務。

類似的校園性騷擾事件在中國高校並不罕見。南昌大學國學院副院長周斌也在新年前被舉報性侵;再之前,還有廈門博導性騷擾案、北電侯亮平案等;新年後,也又有高校教授、學者被性騷擾、性侵指控拉下馬。

中國特色

「在美國是社會名流們發聲公開反對性騷擾。而中國的名人永遠不會這樣做,因為這給其事業帶來的風險太大了」,上海交通大學講師、性歧視問題研究員沈洋對ARD說。

曾經徒步中國來倡導正視校園性侵問題的女權活動人士肖美麗也認為,在中國娛樂圈和政界,不存在發起#MeToo這樣反性騷擾運動的土壤。她對德國之聲說,中國的反性騷擾運動從校園開始,是因為學生與老師之間—特別是研究生、博士生與導師間,存在著明顯的權力不對等,這一點大家非常有共鳴。同時中國社會對教師是有道德要求的,很難接受高校教師存在這種問題。而學生與教師之間沒有終身權力關係,在舉報後仍然可以畢業,相對有條件站出來發聲。

在羅茜茜的實名舉報後,來自全國各地幾十所院校的學生、校友簽署了一份線上請願書,要求學校建立針對校園性騷擾的預防和應對機制。這引起了巨大的輿論反彈,外界將其稱作「有中國特色的校園版#MeToo運動」。

發起《中國女記者性騷擾調查》、協助羅茜茜舉報陳小武的中國獨立記者黃雪琴。(德國之聲)
發起《中國女記者性騷擾調查》、協助羅茜茜舉報陳小武的中國獨立記者黃雪琴。(德國之聲)

曾發起《中國女記者性騷擾調查》、協助羅茜茜舉報陳小武的中國獨立記者黃雪琴對德國之聲說,中國的反性騷擾運動其實與歐美的#MeToo不太一樣,而且更強大。她說:「此前的廈大案,北電案,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群眾認知基礎。加上今年1月1日我協助羅茜茜曝光陳小武,西方就認為這是MeToo在中國。當然,我不否認,MeToo(運動)確實給了我一些勇氣,也給了羅茜茜一些激勵,大家也確實是看到了MeToo而更有力量了。但是中國的反性騷其實更加強大,我們扳倒了陳小武,聯合近90家高校一起給高校寫信要求出台反性騷擾機制,最後教育部也答應了研究出台反性騷機制。這種不謀而合的運動實實在在推動了社會的前進。」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