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癮」怎麼辦? 臉書和Google離職員工要求立法規範

2018-02-07 11:47

? 人氣

社群網站等科技服務改變人際交流模式,也危害心理健康。(美聯社)

社群網站等科技服務改變人際交流模式,也危害心理健康。(美聯社)

社群網站和影音串流平台徹頭徹尾地改變了當代人的消遣方式,大人小孩花費越來越多時間看別人的貼文、按讚、回應、轉貼,或者觀賞YouTube上的影片,無法自拔。一群曾任職臉書和Google的科技業人士發起倡議運動,要求科技公司降低自家產品和服務的成癮性,幫助人們不再受到這些網路服務役使。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英國《衛報》(The Guardian)報導,科技成癮現象氾濫,前Google設計倫理專家哈里斯(Tristan Harris)和前臉書(Facebook)投資人及顧問麥克納米(Roger McNamee)連同一群臉書和Google的前員工成立「人文科技中心」(Center for Humane Technology),並發起「科技真相」(Truth About Tech)運動,目標「翻轉數位時代產生的注意力危機,並著眼人類福祉,重置科技服務」。

「科技真相」將提供教育資訊,幫助人們了解數位平台的潛在危害,同時減輕這些科技服務的成癮效果,例如關閉臉書、推特(Twitter)或Instagram的通知功能,或將手機螢幕調成灰階,讓它看起來不那麼光艷吸引人。「科技真相」也包含遊說活動,呼籲當局及民意代表正視科技成癮的危害,並設立法規,讓科技公司遵守倫理規範,修改他們提供的產品及服務,降低成癮性。

「科技真相」運動也得到非營利組織「常識媒體」(Common Sense Media)的資金補助。「常識媒體」從家庭教育著手,致力為孩童提供安全的科技及媒體環境。執行長斯泰耶(Jim Steyer)警告,科技公司提供的服務易於攫取注意力,可能會傷害「孩子的社會、情感和認知發展」。

「科技公司正在我們的孩子身上實施大規模的實驗,但目前還沒有人要求他們為此負責。」斯泰耶認為,當家長發現這些公司利用他們的孩子獲利,就會投入「科技真相」活動,要求科技產業改變營運方式,並改善服務模式。

「常識媒體」的研究指出,13至19歲的青少年,每天平均花費9小時使用社群網站和影音串流網站等媒體服務,10至13歲的「前青少年」(tween)則每天花6小時使用這些服務。心理學家特溫吉(Jean Twenge)則發現,比起其他人,數位媒體服務的重度使用者有56%的機率更容易感到不快樂,感到憂鬱的機率也提高27%。

正因數位媒體對人們的影響如此嚴重,不僅「人文科技中心」和「常識媒體」一同對科技公司開火,許多科技龍頭的高層人物也對科技產業提出批判。去年11月,前臉書總裁帕克(Sean Parker)表示,社群網站公司打一開始就知道,他們開發出來的產品是利用「人類心理的弱點」獲利致富。軟體公司Salesforce執行長貝尼奧夫(Marc Benioff)也認為,臉書跟香菸產業一樣,都應該受到規範。

喜歡這篇文章嗎?

劉俞妗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