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慶餘專欄:陳為廷更適合運動而非選舉

2014-12-29 05:37

? 人氣

太陽花學運領袖陳為廷宣布退出苗栗立委補選,留下道歉的身影。(余志偉攝)

太陽花學運領袖陳為廷宣布退出苗栗立委補選,留下道歉的身影。(余志偉攝)

陳為廷退出苗栗立委補選民進黨六都議長大敗,上週四同日發生,國人普遍錯愕。二者都是為選舉,陳為廷是爆發襲胸新案,自慚「失信於社會」,宣佈退出;民進黨是黨員大跑票,台南及新北該勝而未勝,同樣「失信於社會」。二者之間,陳為廷更值得同情,因為他是為過去犯錯付出代價,並誓言以後不會再犯;民進黨是為黨的墮落付出代價,今後難免繼續再犯。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儘管如此,以近乎「要求聖人」來要求候選人的嚴酷選舉檢驗,對充滿熱情理想又曾年少輕狂的陳為廷,確實不相宜。陳為廷退出選舉是對的,並且在他救贖行動尚未獲得社會進一步認同前,他應該更適合運動而非選舉。


自從當年黨外運動(例如美麗島運動)及野百合學運,促成台灣民主化後,許多年已少見無私無我、為整體社會公義奮鬥的大型運動了。太陽花學運及之前之後相關抗議,開啓了新一代的公民運動。而公民運動正是現階段最適合台灣人自我救贖及社會救贖的「偉大行動」。


陳為廷就在這階段扮演了關鍵且獻身的角色。由於他及一批青年的無私無我付出,令許多人慚愧、許多人重拾對台灣的熱情及希望,才促成今年九合一選舉的板塊大移動:超越藍綠的中間及新生選民改寫了台灣歷史,打破了沈悶有如一灘死水的「藍綠對決」現狀。台灣終於脫出絕望的泥淖。


從陳為廷中學到大學的幾次襲胸,可以看出他有反社會傾向。雖然襲胸是性騷擾(是性侵中較輕微的一種),但幸運的是,陳為廷找到了「昇華」或「心理補償」之道,投身於尋求公平正義的公民運動。這是反社會傾向最有益自我療癒及社會正義的發洩管道。


群眾運動大師賀佛爾說得好,創造新社會需要「極端」、「犯錯」而有「救贖渴望」的人,他們最能透過自我否定,去否定不公不義的社會現況,「一種正在興起的運動的活力與成長,有待於引起並滿足自我否定的情緒力量」。太愛惜現狀的人,是不會起而推翻並改革不公不義現狀的。


相對於陳為廷,民進黨已是現狀的一部份,愛惜並滿足於他們保有的利益,因此他們也失去了運動所需的動力,失去了理想,變成分贓體系的一部分,甚至變成半個國民黨。九合一選舉大勝,完全出乎民進黨意料,照理說民進黨應該更戰戰兢兢,「修身以俟之」。但沒有,從黨主席以下都在打「安全牌」,什麼都不做,靜待2016的幸運落到自已頭上(也就是讓公民運動替他們「火中取栗」贏得政權)。


民進黨那種生意人式的精打細算及不獻身,在蔡英文、蘇貞昌時期發揮淋漓盡致。而有生意人的黨主席,自然會有見不得人的政黨交易,有生意人型的議員、立委。層出不窮及禁不勝禁的跑票、賣票,也就不在話下了。
民進黨六都議長選舉跑票、賣票(當然更墮落的是買票、賄選的國民黨,以及只查亮票、不查買票的馬政府法務系統,這種政權本來就該被換掉,不夠資格在民主社會執政),是黨外運動由成長茁壯到停滯衰落、從公平正義取向到利益取向的「異化」現象,也可能是每個成功運動的必經過程。賀佛爾指出:「當一種運動只能吸引對個人事業(而非公平正義或社會普遍利益)有興趣者,此時運動就過了興盛期,它不再從事鑄造新世界,只求掌握和保全現在。此時它已不再是運動,而變成了企業。」


變成了企業的民進黨,更彰顯公民運動及黃國昌、林飛帆、陳為廷這些人的可貴及承先啟後性。公民運動需要的不是企業人材,不是精打細算的生意人,而是有正義感、有拯救社會弘願的獻身者,有反社會傾向但充滿救贖熱情的「反抗者」。陳為廷正是一個「反抗者」,現階段他更適合運動而非選舉。


已成反抗運動聖經的卡繆《反抗者》一書重複吶喊:「由反抗生出的,只能靠反抗維繄(正義必須代起有人,傳承下去)。」「反抗離不開一種愛:為那些被侮辱、活不下去的人而生。毫不遲疑的付出這種愛,毫不遲疑的抵制非正義。反抗的高貴之處正在於不算計,把一切獻給當下,不吝惜的付出。對未來真正的慷慨大度,就是為當下獻出一切。」這並不是高調,這是早期黨外運動、現在公民運動正在努力的事。

*作者為時事評論人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