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坤良專欄:進出雲門─李道人的老伙子故事

2017-12-28 05:50

? 人氣

人生七十古來稀,不過,老也可以老得瀟灑快樂。(來源:pixbay)

人生七十古來稀,不過,老也可以老得瀟灑快樂。(來源:pixbay)

大學時代幾個常在一起混的同學,年紀輕輕,卻開口閉口自稱「老伙仔」,還經常把死亡掛在嘴邊,誇張地學黃俊雄布袋戲氣口,吟唸「一步一步走入死亡的界線」。如今一眨眼,將近半世紀,當年不過二十出頭的假老伙仔,也瀕臨杜詩所謂「人生七十古來稀」的年歲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中唐時代與白居易齊名的詩人元稹有悼亡妻詩〈遣悲懷〉三首,其中第二首有云:「昔日戲言身後事,今朝都到眼前來」,令人不禁怨嘆歲月無情。就算學于右任、張群等黨國大老說些「人生七十才開始」,吹口哨壯膽,也只是自我安慰的話,不能改變事實,就如同再怎麼叫你父親「皇阿瑪」,他還是家裡那位阿爸。

三寸氣在千般用,一旦無常萬事休,今人「往生」、「蒙主寵召」,本質還是死了。人生苦短,危機四伏,死亡不是老年人的專利,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悲劇不斷發生。記得以前選舉場合,嘉義市某著名資深女性政治人物年事已高,常面臨較年輕候選人的挑戰,要她把機會讓給後輩,這位前輩的回應是:「棺材是裝死人的,不是裝老人的。」

高信疆編「人間」副刊,陳映真辦「人間」雜誌,工作人員流動率低,大概是名字取得好,同仁不好隨便離開「人間」。人的一生際遇不一,富貴貧賤各異,活到一定年紀,累積的閱歷豐富,無論輝煌騰達終身或失意落魄,滄桑之感也必油然而生。曾經熟稔的朋友,多年不見,再聽到他們的名字,往往是其大限已至的訊息,就如杜甫當年的感慨:「訪舊半為鬼,驚呼熱中腸」。

日本導演今村昌平的《楢山節考》(1983)描述信州深山的貧窮小村子有拋棄老人的傳統,所有活到七十歲的老人,不管身份是否健朗,都要被家人背到楢山丟棄,我看《楢山節考》時還年輕,如果現在看一定背脊發涼。今日老人儼然已成為統計數字的一部分,談社會福利、人口結構,總會揶揄老人的比例愈來愈高。彷彿老人在二十一世紀比恐怖主義、經濟衰退還具破壞力。「老人問題」讓各國政府鄭重其事地推出長照政策,並且時時更新,民間也致力推行「老人村」(荷蘭侯格威村即是典範)、「時間銀行」(結合志工服務的社區照護概念,將助老服務的時數存進「銀行」,老年或需要時就可以「提款」)等。

明代話本小說《醒世恆言》三十八卷的〈李道人獨步雲門〉,主人翁李清是隋文帝開皇初年青州人士,累代開染坊為業,家境富裕,子孫滿堂。從李家大宅西邊窗外可以遙望雲門山,李清早就聽說這座山是神仙第七洞府,他多次表達出家修道的願望,皆為妻兒勸阻。等到七十歲壽辰這一年,他在家人為其舉辦的宴席上,堅決地說出最大心願,妻兒想到李清已經七十歲,一心向道,就勉強同意他去修行。

李清在家人與親友送行下,很順利地來到雲門山。雲門山頂彷彿被斧劈開,中間有一洞穴,從上投入大石塊,從不曾聽見聲響。李清早在生日前十天,就囑咐子孫各出大麻繩百尺,總算起來約有五、六萬丈,讓麻繩僅靠著洞穴,豎起兩個大木橛子,架上騼驢,再放個結實的大竹籃,上繫幾百個銅鈴。李清坐入竹籃,還交待一有狀況他會搖鈴,請家人立即將竹籃拉上,萬無一失,若有緣與神仙相遇,會回來報知,說得好像外出渡假一樣,承諾到目的地會發個簡訊報平安。

李清走入洞府,果真遇到神仙,並蒙收為徒在洞府修道,長久以來的心願達成。某日神仙出外雲遊,臨行吩咐李清看守洞門,並再三叮嚀不得打開北窗。李清在洞府獨處數日,憑窗眺望三邊景致,只見奇禽怪鳥,異草香花,一派長春之色!就跟所有故事一樣,愈是交待不能看的東西,就愈有人想看。李清對北窗外的世界到底藏了什麼玄機,十分好奇,雖然師命不可違,猶疑半天還是按耐不住,想一探究竟。他打開北窗,首先映入眼簾的是許久不見的故宅家園。

李清看得入神,突然一場大火焚毀故宅,不由李清一陣心驚,卻也立即想到自己已是出家之人,對世俗事不應如此牽掛,急忙關上窗戶,繼續修行功課。不久,神仙回到洞府,不待李清自首,已知道他開過窗戶,師父認為李清塵緣未了,要他還俗,李清苦苦哀求,師父不為所動,只好告別師尊離開洞府,踏上歸鄉之路。

雲門山上觀鳳台。相傳為全真教道士丘處機仰觀天象俯察地理之處。
雲門山上觀鳳台。相傳為全真教道士丘處機仰觀天象俯察地理之處。

離開雲門山的李清,一路走來,舉目盡是陌生景象,遇不到一張熟面孔,連自己的家門也遍尋不著,詢問路人無人知悉李清何許人也。李清走累了,在街道一側休息,正巧看到一旁有唱道情的乞丐,一經交談,才知此人乃其五世孫。再往雲門山一觀,赫然看到洞口寫著「李清招魂處」的碑石與開皇四年立的「爛絕亭」。「開皇四年」是西元五八四年,洞府一天,凡間一年。看來應是家人三、四天未收到李清平安訊息,就判斷老人家已喪生了,才會在洞口招魂立碑。隨後,李家歷經一場大火,田園家產盡毀,後人無以為生,竟然淪為乞丐……。

〈李道人獨步雲門〉我年輕時代讀過幾遍,感覺這個話本極具浮世因果,隨著年歲增長,慢慢覺得神仙修道故事並非超現實的傳奇,而是人生在世可能遇到的事。二戰時被日軍徵調到南洋作戰的台籍軍伕,在美軍跳島反攻,日軍節節敗退時,藏在叢林之中,而後不知戰事已過,仍東躲西藏,直到被外界發現送回台灣。現代社會一個人隱居或因意外而昏迷,若干年回到「人間」或甦醒過來,再到大街走一遭,大概會有「愰如隔世」之感。李清的神仙師父交代不可打開的門,和希臘神話中潘朵拉的盒子,以及格林童話中藍鬍子的故事一樣,都象徵禁忌背後的殘酷真相。

人生就是這樣,進入老年或瀕臨死亡是必然的事,把死亡視為生命的延長,道理人人會說,事到臨頭往往魂飛魄散,還是得坦然面對。我現在開始,要練習對年老與死亡淡然處之,「展現」本老人家的智慧。

*作者為台北藝術大學教授

喜歡這篇文章嗎?

邱坤良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