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長空觀點:美中台戰略競合架構重組的力、時與勢—兼論台灣圖存的近程策略

2021-06-08 07:00

? 人氣

二、外交政策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1. 持續深化與美、日、歐盟等國家的友好關係之同時,適當調整過去五年間偏重象徵性、儀式性的作法(如偏重推動無法律拘束力,卻可能被中方認為挑釁的國會決議案),以增進我與友好國家的實質關係為目標。
  2. 加強與理念相近國家之政學界的溝通,將駁正各國評論者提出的「棄台論」,作為外館辦理學務與文宣業務的重點工作。
  3. 外交部首長及發言系統針對個案的對外陳述,雖因各有執掌而必然與陸委會不盡相同,但不宜有過大差異,予人「唱雙簧」的感受,尤其是徒逞口舌之快,無助於維持台海和平穩定之發言,理應避免。
  4. 針對涉及兩岸議題制訂外館對外發言準則,並隨時動態檢討,確保外館發言與政府方針一致,減少擦槍走火情形。
  5. 在東海及南海議題上,允宜延續我歷任政府對島礁主權及海洋權利的主張與發言基調,持續推動與包括中國大陸在內的各聲索方的二軌對話。

三、國防政策

  1. 持續辦理「國防自主」政策下之各項建軍方案,並擴大對國防之財政支援,以相關預算額度達到我國GDP之3%為目標。
  2. 持續建構不對稱戰力,強化防空、反艦、反登陸能量,加強對關鍵基礎設施的防護,持續提升資通訊安全的國安政策位階。
  3. 在國防部「防衛後備動員署」成立後,給予足夠政策與預算支持,排除組訓我後備戰力可能遇到之官僚機構與民間障礙。
  4. 請蔡總統以降之政府高層將鼓舞國軍士氣、增加士官兵員眷福利及肯定國軍貢獻列為重點工作,遏止國內輕軍、蔑軍歪風。
  5. 支持國防部、退輔會在推動轉型正義上之立場,以減少非當務之急的干擾。

四、政黨合作

  1. 請蔡總統不憚其煩,利用當前至2022年地方選舉間的時機,持續誠意邀請在野黨領袖不定期入府共商國是,尤其在兩岸、外交、國防等總統執掌領域,廣開言路,謀求國內共識。
  2. 在追討不當黨產及推動轉型正義方面,針對若干具高度爭議性、且不具急迫性之議題(譬如將「中華救助總會」列為國民黨附隨組織、要求國防部及退輔會全面移除所謂「威權象徵」等),宜暫緩推動。

歸納以上各項政策建議,筆者所言不過圍繞著「降低兩岸緊張、減少美方疑慮、爭取國際支持、強化自衛實力、增進內部團結」等五大面向、共30個字而已。蔡政府於過去五年間,在「爭取國際支持」與「強化自衛實力」頗有建樹,但在其他三方面略有不足,甚至相當欠缺,亟待奮起直追。

20210506-總統蔡英文6日前往衛福部疾管署慰勉防疫團隊。(柯承惠攝)
作者圍繞「降低兩岸緊張、減少美方疑慮、爭取國際支持、強化自衛實力、增進內部團結」等五大面向,對蔡英文政府提出四大建議。(資料照,柯承惠攝)

另一方面,筆者也想向美方做出以下建議:

  1. 美軍維持在亞太地區的優勢軍力,才是穩定區域形勢的最重要因素,不是該採「戰略模糊」或「戰略清晰」,也不是能拉多少區域國家「口頭入夥」。只有做好在必要時憑一己之力與中國大陸周旋的心裡與實務準備,才是維護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的最大憑藉。
  2. 思考對台安全承諾時,政治考量要優於軍事考量。縱使從軍事意義上來說,中國拿下台灣並不會對亞太均勢造成重大、立即的影響,但對美國的聲譽、可信度與全球領導地位都將產生重大負面衝擊,故美國應明確將台灣納入重大利益清單,「棄台論」斷不可行,只有台灣試圖片面改變現狀是例外。
  3. 將台灣視為美國重大利益一環,進而增加對台灣的支持,並不一定會讓美國被台灣激進政治勢力「綁架」。美方與其思考應該採取「戰略模糊」或「戰略清晰」,不如明確再度宣示「不支持法理台獨」,為台灣內部的政治勢力競逐劃下紅線,也掃除中共必須在近期內武力攻台的口實。
  4. 雖然美國對台《六項保證》中,明言「美國不尋求為台灣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之間作調停(We see no mediation role for the United States between Taiwan and the PRC)」、「美國也不會施加壓力要求台灣與中華人民共和國談判(Nor will we attempt to exert pressure on Taiwan to enter into negotiations with the PRC)」,但隨著時勢變遷,美方應持續、堅定敦促兩岸以對話取代對抗、以協商取代衝突,設法在近期內恢復一定官方對話管道,以降低緊張、避免誤判。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