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家興觀點:大國衰弱前少數「烏鴉」的無奈 —從傅立民聯想尹壯圖

2021-06-07 07:10

? 人氣

2021年,美中新冷戰,照見的中國擋不住的崛起,美國却已呈大國衰敗前的景象(AP)

2021年,美中新冷戰,照見的中國擋不住的崛起,美國却已呈大國衰敗前的景象(AP)

5月初,澳洲亞太事務研究機構「東亞論壇」(East Asia Forum)刊登美國前資深外交官傅立民(Charles W. Freeman Jr.)近作〈華盛頓正在與中國打一場必輸比賽〉(Washington is playing a losing game with China),批評美國對中國大陸的政策錯誤且失敗。他認為,華府選擇與中國對抗注定會輸,呼籲兩大國應該展開合作的道路。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傅立民在文章援引美國前總統川普對華發動貿易戰後的數據,美國農民失去了240億美元中國市場中的大部分;美國損失了24.5萬個就業機會,同時減少了約3200億美元的GDP;美國家庭平均每年要多花1277美元購買消費品。另一方面,中國的整體貿易順差反而在2020年達到5350億美元的新高。

與此同時,中國正通過消除貿易壁壘、與美國以外的國家達成自由貿易協議、發起貿易爭端解決機制等方法,提高國際地位。中國在教育方面的投資每年增加8%,在科研領域投資幾乎與美國持平,並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長,反觀美國的投資則在下降。目前,中國占全球製造業的30%,而美國僅占16%,且這一差距還在擴大。

傅立民現年78歲,正於美國布朗大學任職高級研究員。他曾經擔任美國助理國務卿、駐沙烏地阿拉伯大使、國防部助理部長等職。但他更重要的外交履歷,是與中國大陸的交集。1972年,傅立民以首席翻譯的身份,陪同時任美國總統尼克森訪華,從此打開了美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交往的大門。

傅立民在文章中認為,中國對美國構成的挑戰主要是經濟和技術上的,而不是軍事上的,但美國目前顯然只著重所謂的「軍事威脅」。然而他深信,如果美國堅持與中國對抗,只會使自己越來越孤立。長遠來看,美國不可能在中國的地盤上打敗中國。

傅力民主張的和中路線,與目前華府主流的抗中路線顯然不同。而在最近的一篇訪問〈傅立民:现在中国有能力主动迈出第一步〉中,他也知道自己屬於華府對中路線的「少數派」。不過,他強調與年輕的知華派最大差異在於:「我初次接觸中國時,中國貧窮、脆弱、孤立。我目睹了中國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所有這些問題:國家變得強大,可以保護自己;經濟發展取得成功;在國際上不再孤立,成為全球經濟的核心組成部分。我當年認識的中國已經不存在了。我明白中國從哪裡來,走了多麼遠的路,我的看法自然與那些在中國富起來之後才接觸中國的人不同。」

此外,傅立民那一代的知華派喜歡從歷史背景和中國經典,去理解中國政府的行為邏輯,但年輕一代更傾向從權力競爭的角度來看中國。他說:「大多數時候,中國滿足於治理自己疆域內的事務,這種『疆域』來自於幾千年間形成的自然邊界。所以我認為中國不是窮兵黷武的國家,它和冷戰中的蘇聯不同,和近代以來的日本、德國不同,甚至和英國不同。但我想,那些沒有親歷過冷戰的年輕人,對這種差異的認知可能不那麼清楚。」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