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家觀點》全球經濟貢獻看新興國家 中、印、東協五國扮先鋒

2017-12-21 06:10

? 人氣

中國與東協新興國家,未來將扮演帶動全球經濟的先鋒。(資料照,AP)

中國與東協新興國家,未來將扮演帶動全球經濟的先鋒。(資料照,AP)

新興國家在2018年的基調,將是持續在調整中成長。其中,亞洲地區新興國家的成長動能遠高於全球平均,尤其,中國大陸更是帶動亞洲新興國家成長的樞紐。

儘管預期有美元升息和聯準會縮表的執行,但在美國經濟表現持穩、歐元區有較明顯復甦的依託,以及中國大陸今年的總體表現較預期好的情況下,幾乎所有國際經濟預測機構,均看好2018年新興國家的表現。除了依託於先進國家的景氣推升出口能量,新興國家的持續改革,提升就業和薪資,有助於內需消費增長,形成新興國家成長的一個動力。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當然,新興國家的挑戰並不是沒有,不夠健全的金融體系體質,脆弱的匯率和股市,以及政府負債的壓力,仍然會左右著新興國家的成長,有些國家表現會比預期好,有些國家也許遇逆流,但我們深信持續在調整中成長,許多結構性的政策紅利支持,會是新興國家在2018年的基調。甚至在未來的3至5年間,新興國家對於全球經濟的頁獻度會繼續大幅提升。

重要新興國家2018年經濟成長率預測。(台灣銀行家提供)
重要新興國家2018年經濟成長率預測。(台灣銀行家提供)

亞洲經濟成長率5.5%,遠高於全球平均

進一步看IMF對新興國家的經濟成長率預測,亞洲地區在2016年至2018年的經濟成長率分別為5.4%、5.6%、5.5%,幾乎維持著5.5%的成長水準,並遠高於全球平均經濟成長率(詳見表1);其實我們看重要新興國家今年來的股市漲幅(詳見表2),就很清楚看出除了俄羅斯為負成長外,其他新興國家的股市漲幅大都超過10%,甚至達20%以上,遠勝於先進國家的美國、日本、英國、德國和法國,即已顯示新興國家所得到的經濟成長信心和資金挹注,充分反映在股市表現上。

尤其是亞洲地區新興國家2016年至2018年的平均經濟成長率則保持6.4%的高成長水平,遠高於全球新興國家經濟成長的水準(主要是俄羅斯、巴西和南非才由經濟低檔進行轉速,經濟成長都低於2%),可確信亞洲新興國家將是全球經濟成長的最重要推手。其中中國大陸、印度和東協五國(新加坡、印尼、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又將扮演關鍵性角色。

IMF對這三大國家╱地區的2018年經濟成長預測分別為中國大陸6.5%、印度7.4%及東協五國5.2%,其中IMF在今年多次調升中國大陸的經濟成長預測。印度雖然近3年是全球重量經濟體中經濟成長的領先者,但IMF今年10月則因印度的廢鈔及GST統一稅制因素調降了印度經濟成長預測達0.5個百分點(由7.2%調降至6.7%),顯見對中國大陸的經濟成長穩定度仍是較為樂觀的。東協五國則是穩定的維持5.2%水平,如果加上越南,則東協六國的整體經濟成長率將會表現得更為優越。同時值得關注的是,亞洲國家間的貿易總量持續提升,使得亞洲新興國家減低對先進國家的出口倚賴,並造就亞洲新興國家成長的新契機。

重要新興國家基本立宇與股市漲幅情況。(台灣銀行家提供)
重要新興國家基本利率與股市漲幅情況。(台灣銀行家提供)

由於中國大陸扮演帶動亞洲新興國家成長的樞紐,因此本文分析將側重於中國大陸。

中國大陸拚經濟轉型,續保中高速成長

中國大陸的總體經濟,在中共十九大結束後習近平地位更為穩固情況下,必然全力拚經濟轉型。也許在經濟總量規模不斷放大下,中國大陸的經濟成長率仍有可能放緩,但總的來說,不能忽視中國大陸轉型的成長性。以今年前3季的總體經濟表現來說,GDP總值達人民幣59兆3,288億元,前3季GDP 季成長率維持6.9%,繼續保持中高速成長。即便第4季略為減速,全年經濟成長率維持6.8%依然不成問題!

雖然許多國際機構對中國大陸10月出口減速和持續以基建投資來拉抬GDP成長有所疑慮,不過今年前10月進口成長17.2%,保持著高速成長,社會消費零售總額也維持10%以上的較快增長,服務業(第三產業)成長7.8%也高於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都是較突出的部分。尤其是前10月新增就業已達1,190萬人,超越年度設定目標的1,100萬人,和失業率低於5%,則依然是亮點。準此,IMF上調了中國大陸的中期經濟增速,也就是到2022年之前中國大陸經濟成長不會減速到6%以下。

至於股市的控制,在歷經2年前的超漲、大跌後,北京已經能夠有效掌控股市的節奏。尤其在MSCI今年中宣布明年正式將A股納入MSCI全球指數成分股,具有兩個作用,一是增加A股的全球吸引力;二是A股將形成一個新的自律性。另外,人民幣在2016年10月納入一籃子貨幣後,人民幣在跨境貿易上的交易總量也增加,人民幣匯率的穩定性也增加了。

不過,包括家庭、企業及政府債務在內的非金融部門債務總額會快速上升,由2016年占GDP比重的242%,可能一路上升至2022年的300%,確實是個潛在隱憂。但從另一方面看,去槓桿政策正在發酵,至少信貸增速正在放緩,信貸的巨大缺口也正在縮小,IMF就提醒未來中國大陸需要把重心放在經濟增長的質量和可持續性,進而減少對數量型增長的關注。

提升消費也是中國大陸維持高速增長的關鍵,中國大陸的儲蓄率比全球高出26個百分點,因為家庭的消費較低,減弱中國大陸的福利,並助長了難以有效吸收的高投資。其實全球都存在這樣的問題,就業成長、薪資成長,但是消費並沒有等比上升,使得通膨成長過緩,中國大陸13億人口中,只有2億人是屬於富有的,但仍有11億人口是貧窮的,因此我們對於關注偏遠地區的薪資成長和消費成長,須更甚於中國大陸全國的薪資成長和社會零售總額的成長,來觀察中國大陸成長的動能。

當然,許多人研判中國大陸的經濟崩潰論,也是由此而起的,認為中國大陸現有維持經濟增長的方式,只是延後其經濟泡沬的時間而已。

積極拓展一帶一路,中國與東協雙邊貿易增

不過由積極面看,中國大陸仍然有許多潛在的經濟成長動能。其中之一是中國大陸的「一帶一路」戰略。這項大戰略現在正積極拓展,不僅已由中亞突圍,尤其是中國大陸在南海戰略上採取柔性合作代替對抗,對南海周邊國家進行「南海行為準則」雙邊協商,這將改變南海周邊國家現實政治生態,由「親美友中」轉為「親中友美」,讓中國大陸與東協國家關係更為密切,中國大陸與東協國家的雙邊貿易將有更為充沛的發展空間。「親中友美」的最大受益者不只是中國大陸,而是中國大陸與東協國家的雙贏!

簡單的數字來看,中國大陸出口至東協地區的出口金額已占總出口金額的比重超過32%,其次中國大陸今年前3季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非金融性的直接投資雖減少13.7%,但仍有96億美元之多,主要流向新加坡、馬來西亞、寮國、印尼、巴基斯坦、俄羅斯、柬埔寨,很大比例在東協國家;同期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對外工程合約多達3,485份,新簽合約金額達967.2億美元,也已和「一帶一路」國家緊密結合,尤其是東協國家。

另外,雖然2016年韓國在中國進口市占率高達10.4%,我國進口市占率為9.2%,分別排名第一及第二位,但若將東協六國的市占率合計,則其在中國大陸市占率可達11.6%,而個別來看,除馬來西亞和泰國外,其他四國市占率都低於2%,在「一帶一路」效應下,東協國家在中國大陸市占率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這也是東協國家經濟成長的重要動能。

其次是透過妥善處置「僵屍企業」、減少過剩產能產業及有效的國企改革,就足使長期生產率對經濟增長貢獻度提升1個百分點。而中國大陸現在正這樣做。

創新的動能由電商轉為「新零售」概念,強大的高科技製造能力提升(包括半導體的快速發展、中國大陸本土企業進入蘋果供應鏈家數逐年快速增加、蘋果為擺脫對三星的倚賴正在培養京東方成為OLED面板的供應商、小米手機擊敗三星成為印度市占率第一的國際品牌等),都是中國大陸創造經濟動能的條件。

這並不是說不要關注中國大陸潛在的內部複雜問題發展,而是說關注中國大陸發展上的瓶頸時,也要關注其在積極面創造經濟效能的條件和動能,避免太注重消極面而忽略積極面。

中國內需與出口將帶動亞洲新興國家成長

雖然中期角度看,印度的經濟成長率會持續超越中國大陸,但從政、經的現實面看,中國大陸成長重要性遠高於印度,這恐怕是我國在全球經濟戰略中必須清楚的情況,新南向政策連同東協十國共有18國是我國出口的重心,但這些亞洲新興國家與中國大陸關係越來越緊密,甚至我國出口到東協的部分產品零組件,最終也是返銷至中國大陸,這就是一個可怕的關鍵。

2018年是新興國家積極貢獻全球經濟的新起點,但是首先是中國大陸的持續增長非常重要,內需與出口可以同時帶動亞洲新興國家的同步成長。而中國大陸的持穩成長,首要則仍是看中美間的雙邊政經關係,中美間不刻意突出矛盾,導致貿易衝突,那麼新興國家,尤其是亞洲新興國家將是樂觀的成長。

*本文作者為中華徵信所顧問、全國中小企業總會副理事長。本文經台灣金融研訓院授權刊載,精彩全文詳見《台灣銀行家雜誌》2017年12月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