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銘專欄:關於基金募資的人生智慧

2017-12-01 07:00

? 人氣

面對這樣的壓力時,布瑞和鮑爾森的表現開始出現了分歧點。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The Greatest Trade Ever
2008的次貸風暴中,非不動產專業的避險基金管理人約翰・鮑爾森和麥克・布瑞以敏銳的嗅覺率先放空次貸,分別為投資人賺進150億及7億美元。閱讀從基金管理人角度切入的“The Greatest Trade Ever”,讀者會發現,兩人關鍵的差異不在於誰比較聰明或比較觀點獨特,而在於募資的能力。(取自Amazon.com)

從小因為義眼受到歧視、不善於人際交往的布瑞,不僅未能說服投資人追加更多資金讓他購買CDS放空次貸,反而因為溝通不良造成投資人失去信心,紛紛要求撤出資金。結果來說,儘管他在2007年幫投資人賺了1.5倍的7億美元,到2008年底時他管理的資產僅有4.5億美元,比2007年他管理的6.5億美元還低。而2008年客戶的紛紛撤資導致他不得不出售即將產生豐厚報酬的放空商品,最終導致了淨損。

相對地,同樣是不動產局外人的鮑爾森,雖然也面臨募資的困難,但是透過他廣大的人脈和優異的溝通能力,以及團隊的持續不懈,他們終於募得足夠的資金大舉進行放空,從而在2007年實現驚人的150億美元獲利。在2008年隨著市場察覺次貸即將崩潰,紛紛進場購買CDS放空後, 鮑爾森更先人一步地察覺金融機構也會發生結構性危險,進一步放空貝爾史登和雷曼等金融機構的股票,從而繼續為投資人賺入50億美元的利潤。

「這一切跟風險資本有什麼關係呢?」讀者疑惑著。

事實上風險資本基金和避險基金一樣,基金管理人的募資能力也是投資人評價他們的一環。這聽起來有點雞生蛋、蛋生雞:「啊你不投資我,我怎麼能向其他人證明我有募資能力,拿到他們投資,然後再回來向你證明我有募資能力?」

但很遺憾的,事情就是這樣,我們這些基金管理人就像我們投資的創業家一樣,永遠都面臨雞生蛋、蛋生雞的問題:沒有資本,我們就無法實現投資策略或者讓事業成長,而無法實現成功的投資策略或者成功讓創辦的新創退出並實現獲利,就很難募得資本。

拿到更高的層次來看,人生其實何嘗不是如此?

和許多似乎有明確因果關係的人生際遇——例如「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比起來,人生有的似乎更多是雞生蛋、蛋生雞的困惑挑戰。比方說大學畢業生抱怨企業要找有經驗的勞工,但不給他們工作機會怎麼能累積經驗?情侶抱怨另一半沒有空跟自己出國旅遊,但不多努力工作哪有錢出國旅遊?長輩批評子女年紀一大把了卻不結婚生小孩,但花時間談戀愛找尋結婚對象的話長輩又會說整天只會玩、不好好拼事業?長官批評自己業績不夠好,但不讓自己升官好管更多的客戶業績又怎能大躍進?……等。

而就像成功的創業家和風險資本家一樣,我們不難發現人生中最終走出讓人眼睛一亮的路的人,都是能夠突破這種雞生蛋、蛋生雞的難題的人,其實也就是有「創業家精神」的人。從這個角度來說,“The Greatest Trade Ever”可能比更多講述人生智慧的書籍,都更值得在這漫長冬夜裡閱讀呢……

*作者為台灣大學電機畢業,在台灣、矽谷和巴黎從事IC設計超過十年,包含創業四年。在巴黎工作期間於HEC Paris取得MBA 學位,轉進風險投資領域,現為Hardware Club合夥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

楊建銘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