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火犯」腦子到底在想什麼?精神科醫師告訴你這些線索,請多關懷身邊的他們…

2017-11-24 12:25

? 人氣

直接危害社會大眾生命財產安全的縱火犯罪,更應是政府有關當局施政的重要課題。(示意圖/美聯社)

直接危害社會大眾生命財產安全的縱火犯罪,更應是政府有關當局施政的重要課題。(示意圖/美聯社)

我們想試著整理2017年來,關於縱火案的新聞事件,但光是11月份的記錄,就有著22日晚間8點中和一名緬甸華僑三度縱火,造成9死2傷的悲劇、15 日,一名男子不滿停車場內太多車輛,多次縱火燒車、和13日,婦人心情不佳,隨機闖公寓樓梯間燒雨衣,9日,停車場縱火男被逮 自稱憂鬱症放火發洩情緒…短短2周內就有多起縱火案的社會新聞。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在Google搜尋引擎上輸入「縱火」選擇新聞選項,0.34秒內可以跑出180,000 筆資料,可見縱火犯罪事件之頻繁,幾乎每一個月都有一則悲劇在世界各地發生,縱火者的年齡層也很廣,從十幾歲青少年到七十多歲老翁,為什麼縱火犯會如此到處流竄?風傳媒訪問到精神科醫師黃偉俐,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系特聘教授兼犯罪研究中心主任楊士隆,以及律師陳又新一起來探討「縱火者」的心理狀態和動機。

國外「縱火」研究,青少年居多

從小到大,父母長輩最長耳提命面的就是「火是很危險的東西,不要靠太近」,多數人理應是畏懼火的,精神科醫師黃偉俐表示,基本上對火的好奇心是很多人童年的共同經驗,一般台灣父母在這一塊的教育做得不錯,加上台灣水泥叢林、安親班普及,小孩數量少且少有獨處機會,台灣跟國外相比,國外的研究縱火者是一般以兒童,尤其青少年居多。

縱火動機

黃偉俐醫師說根據美國心理學會的研究統計,青少年縱火案有這些因素:

1.好奇或意外
2.希望引起注意或求救
3.惡意行為,經常伴有侵略或犯罪行為
4.嚴重心神干擾,像思覺失調症(延伸閱讀:怎能說身心症是「裝」的?
5.智能障礙等認知功能亦
6.社會文化議題,像社區、幫派

研究中特別指出,成長過程中家庭的忽視、同儕的排斥、兒童及青少年時憂鬱及過動病史、孤獨的生活環境都是。

但敵意、憤怒、衝動,缺乏對自己行為後果的認知是構成嚴重縱火案的共同因素。

而是不是有哪些特別因素,容易造成縱火者的特殊人格特質,例如家庭結構?但黃偉俐醫師持這看法,他認為家庭結構傾向不健全,缺乏愛,是一個可能的因子,但不是這類的小孩都會成為縱火者。

尤其在台灣,縱火者往往是中年男性、失業,物質濫用,有些家庭狀況反而是過度溺愛。但是提供健全家庭環境,「足夠卻不縱容」的愛,是台灣如何減少縱火犯,甚至恐怖情人的必須條件。(延伸閱讀:隱藏好「愛的無條件」,不要讓小孩知道

別用社會適應不良、智能不足作判斷標準

黃偉俐醫師表示,社會適應、社交能力是一個文化上的議題,如同台灣的遊民,我們或許發現他們有這方面的問題,但縱火行為相對國外似乎反而比較少。而智能問題也是被討論過的,因為智能不足對於行為後果的判斷力跟常人比有所不同,但是台灣的特教跟社會福利必須是被肯定的,給予這些特殊生很多的愛跟照顧,跟國外相比,會嘲笑、霸凌智能不足者有很大差異,他認為不應跟用智商偏低作為會縱火的判斷標準。

喜歡這篇文章嗎?

蔡昀暻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