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振富專文:從「富家公子」到「啟蒙先鋒」─蔡惠如

2017-11-21 05:10

? 人氣

1920年蔡惠如、林獻堂與新民會成員東京合影,第二排左四蔡惠如,左五林獻堂。(玉山社提供)

1920年蔡惠如、林獻堂與新民會成員東京合影,第二排左四蔡惠如,左五林獻堂。(玉山社提供)

蔡惠如真正崛起於臺灣民族運動之陣營,並扮演舉足輕重之領導者角色,應該是以1920年在東京先後倡組「新民會」為發端。根據當時共同奮鬥的同志知識青年的回憶,蔡惠如有感於留日臺灣知識青年空有理想而缺乏有力組織,1920年1月於是在他東京澀谷的寓所,籌組「新民會」,並決議創辦雜誌以作為宣傳刊物。後來更慨然贊助1500圓,使雜誌能順利出刊發行,這就是在臺灣民族運動史上扮演舉足輕重角色的《臺灣青年》的由來。至於該組織的活動路線,經過多次討論,決定從原先的「六三法撤廢運動」轉變為「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另一方面,由蔣渭水發起的「臺灣文化協會」,1921年10月17日正式在臺北成立,並推舉林獻堂擔任總理。臺灣本土知識菁英與留日青年,從此結合為聲勢浩大的非武力抗日運動陣營,透過辦雜誌、巡迴演講等方式展開一連串的宣傳活動,並連續進行十多年的請願活動。

由於蔡惠如對留日臺灣青年影響甚大,日本官方史料稱他是留日青年的指導、統帥,並認為「蔡惠如等人的思想深刻地支配著(臺灣留日)青年學生的意識」。當時即使臺灣本地的知識青年也對他非常崇拜,如黃旺成在日記中記載1923年10月,第一次在清水蔡蓮舫家中見到蔡惠如的印象,有如下的描述:夜大名鼎鼎之蔡惠如君,仝窗友陳其泮君來,見其風采堂堂、談論風生,令人起敬。

黃旺成筆下對蔡惠如充滿高度敬意,可見他熱情豪邁的特質對年輕人很有吸引力。葉榮鐘撰寫專文介紹蔡惠如時,形容他「講義氣、重然諾、富有熱情」,更特別推舉蔡惠如的胸襟氣度,雖然他當時深受臺灣留日青年的愛戴擁護,但居於各種實際考量,他堅辭「新民會」會長職位,強調唯有林獻堂方能勝任該職位,自願擔任副會長。

蔡惠如治警事件出獄紀念照(玉山社提供)
蔡惠如治警事件出獄紀念照(取自牛駡頭文化協進會)

1921年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正式展開,首次請願之連署者共178人,多為留學日本的臺灣學生,臺灣連署者僅有10多人。第二次由林獻堂領銜,在臺灣各地宣傳,獲得廣大迴響,全臺連署者有351人,留日留學生有160餘人。林獻堂等人在1922年1月赴日本,蔡惠如由上海來東京與林獻堂商議,並分頭遊說日本國會議員。不料,1922年9月臺灣總督為打壓分化請願運動,由總督召見林獻堂等八人,施以強大壓力,林獻堂因此暫時退出請願運動,此即所謂「八駿事件」,這段風波導致請願運動陣營極大的爭議,林獻堂飽受同志攻擊,其中最被熟知的事證是《臺灣青年》雜誌刊登柳裳君的小說〈犬羊禍〉加以諷刺。而筆者推測:蔡惠如可能也對林獻堂相當不滿,理由是1929年5月蔡惠如去世後,蔣渭水發表的悼念文章〈對蔡惠如氏平生的感言〉有以下片段:

我又記得大正十二年同他上京請願臺灣議會的時,同宿在若松町臺灣民報社樓上,同培火、逢源兩同志,四人連枕而臥,更深夜闌的時候,互相談起臺灣的問題來,他就慷慨悲歌攻擊臺灣同志的做事不澈底,容易被人妥協,罵得極其痛快,至於至情則聲淚俱下,其形容至今猶存在我的腦底。

從時間點與描述內容判斷,當時蔡惠如「慷慨悲歌攻擊臺灣同志的做事不澈底,容易被人妥協」所攻擊的對象,極可能就是針對林獻堂而發,此一事例清楚呈現兩人個性的差異。

蔣渭水逝世85週年紀念音樂會(蔡英文臉書)
蔣渭水(蔡英文臉書)

1923年2月6日,蔣渭水、蔡培火、陳逢源三人被推選為第三次請願代表赴日本請願。由於總督府的壓制,本次連署人數降為278人。1月28日,蔡惠如由上海抵東京,與同志集會研商,2月13日舉行臺灣請願代表歡迎會。2月16日請願代表再度恢復在臺灣被取締的「臺灣議會期成同盟會」,蔡惠如新加入為會員,並與蔡培火、蔣渭水、林幼春、林呈祿等人同時被選為專務理事。2月23日,由蔡惠如領銜向帝國議會提出請願書。

1923年12月16日,臺灣總督府為打壓議會設置請願運動,發動全島大搜捕,即是著名的「治警事件」。當時蔡惠如人在臺灣,以他在請願運動中擔任重要的領導角色,當然也在被羈押之列,數日後他與同志29人都陸續被移送拘留於臺北監獄,在1924年1至2月間分別獲釋。其後從1924到1925年,歷經三次審判,1925年2月20日共有7人判刑確定。蔡惠如與林幼春、蔡培火、蔣渭水、陳逢源等人,分別被判刑3、4個月,並陸續入間服刑。後來入獄諸人同時在1925 年5月10日,被日本官方提早釋放出獄。蔡惠如被羈押期間,以及審判確定後入獄服刑期間創作詩詞甚多。與蔣渭水相同的的是,他們兩位原本都活躍於政治運動領域,極少提筆寫作,卻都因緣際會在服刑前後寫下不少動人的作品,刊登在《臺灣民報》、《臺灣詩薈》等刊物,造成極大的宣傳效果。

蔡惠如除了積極在日本與留日青年並肩奮鬥,同一時間,他與留學中國的臺灣學生也有密切聯繫,曾先後參與北京、上海等地的臺灣學生組織,被日本警務單位視為頭號問題人物,認定他是臺灣留華學生的從事抗日運動的主要領導人。可惜蔡惠如在中國的行蹤與事蹟,目前缺乏直接資料可供查考。

除了入獄,在治警事件審判期間,蔡惠如發生意外受傷。詳細情形是:1924年,以林獻堂等人為首的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代表,為反制辜顯榮等人組織「有力者大會」,企圖阻撓請願運動,1924年7月3日決定同時在臺北、臺中、臺南發起「無力者大會」,其中以臺中一地之規模最盛大。而蔡惠如在參與籌辦「無力者大會」的前兩天,在臺中市區因坐人力拉車被狗意外衝撞而跌斷腿骨,這件事在無力者大會召開時引起眾人的關切,林獻堂更藉此暗諷當局,張麗俊《水竹居主人日記》對此事有相當生動的記載:

1-1-6林獻堂﹝作者黃惠君提供﹞
林獻堂﹝黃惠君提供﹞

獻堂君出首演說,誾誾而語,侃侃而言,到隱微要點處,會員擊掌之聲如放連炮一般。後言作事須要仔細,如前夜蔡惠如君為此事在大正館坐人力車,到電光微暗處,不防被一犬沖〔衝〕撞, 致車覆人傷,現尚入院治療。蓋犬者即暗指辜氏也,隱他請議會被辜氏阻礙故也, ……終則林載昭〔釗〕君出席,言蔡惠如君為上京請議會事件,竭力不辭勞瘁,今為無力者大會致足傷入醫,然亦塞翁失馬未知禍福,諸君定同感激,應選二名作代表入院慰問如何,眾會員僉舉林幼春、黃周二人作代表云。

內容雖然是記錄「無力者大會」舉辦時的盛況與民心趨向,但可以明顯看出蔡惠如由於長期付出努力,在抗日陣營中佔有重要地位,因而受到當時臺灣民意的推崇與擁護。針對蔡惠如意外受傷,櫟社好友陳槐庭、傅錫祺都曾填詞加以慰問,蔡惠如本人事後也回贈答謝(詳見下文)。

1926年以後,臺灣文化協會由於左翼青年之加入,並積極爭取主導權,導致內部矛盾逐漸擴大而尖銳化。1926年10月17日,臺灣文化協會在新竹市舉開第六次年會時,蔡惠如曾以理事身分出席,並提議修改章程獲得通過,後來導致文協的分裂破局。1927年1月3日,文協在臺中公會堂召開臨時總會,由於左翼青年參加者極多,經過選舉,文協正式由連溫卿等左翼青年所掌控。林獻堂、林幼春、蔡惠如等人從此退出文協,蔡惠如似乎也逐漸淡出政治運動。

根據林獻堂《灌園先生日記》等資料顯示:蔡惠如1927年2─3月間在臺灣。1927年3月11日,他曾力勸林獻堂不要進行環球旅遊,建議將這筆資金投入《臺灣新民報》計畫發行日刊的經營,但林獻堂並未接納他的建議1929年1月27 日,《臺灣新民報》社開取締役會,蔡惠如擔任相談役一職。1929年2月28日,林獻堂在臺北江山樓受羅萬俥之晚宴招待,蔡惠如應邀參加餐會。次日,蔡惠如、蔡式穀來臺北高義閣旅館拜訪林獻堂,這也是蔡惠如與林獻堂最後的晤面。其後他又轉往福州,直到5月12日因患腦溢血症,由福州歸臺,入中村醫院治療,延至5月20日不治,得年僅49歲。

*作者為台灣文學館館長。本文選自作者新著《以文學發聲:走過時代轉折的臺灣前輩文人

新書分享會預告

臺南場
時間|12/2(週六)晚上7點半
地點|臺南政大書城(臺南巿西門路二段120號B1)

臺中場
時間|12/23(週六)上午10點
地點|臺中文學館(臺中市樂群街38號)

臺北場
時間|1/6(週六)下午3點
地點|唐山書店(臺北市羅斯福路三段333巷9號B1)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