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維觀點》讖緯日本:奧運vs.國運

2021-03-07 05:40

? 人氣

最終,這場中途流產的奧運會作為軍國道路的副產品,被一併掃進歷史的垃圾桶裏。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1964:映照戰後黃金年代

在戰爭瓦礫中,日本國運踏入了新的週期,半藤一利認為該週期是從1952年(日本結束被軍事託管)至1992年(日本股市和地產泡沫紛紛破裂),也有觀點認為是從1945年(二戰戰敗)到1985年(日本在美國施壓下簽訂《廣場協議Plaza Accord》後日元對美元大幅升值)。但無論如何,1964年東京奧運會都是這個戰後重建黃金年代的輝煌時刻。

在二戰戰敗後,日本聲名掃地,與德國一道被1948年倫敦奧運會拒之門外。為展現改頭換面的和平面貌,日本從1952年便開始積極申奧,最終在1960年獲得了1964年奧運的舉辦權。

彼時日本傾舉國之力投入約30億美元用於場館等各類基礎建設,快速拉動戰後經濟,並趕在開幕式9天前建成了東海道新幹線,成為首個擁有高速鐵路(時速超過 200公里)的國家,打響日本製造的名聲。甚至天公也作美,歐亞大陸21研究所理事長吹浦忠正指出,開幕式當天碧空如洗,「猶如一攬了全世界的藍天」,而前一天晚上還是暴雨傾盆。

另外,由於當局嚴格規範國民行為,給國際社會留下了禮貌好客的印象,加之日本運動員獲得了總獎牌排行第三的史上最好成績,這場因美國衛星技術而首次向全球轉播的奧運會,對日本修復國際地位、激發國民士氣以及刺激經濟發展都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儘管日本戰後經濟奇蹟期間有諸多標誌性時刻,但1964年奧運會無疑是其中一個里程碑,也自然擁有了象徵國運昌隆的超然意義。

但後來歷史的推演似乎證明了日本國運輪迴的再次啟動,該國在90年代泡沫經濟破裂後進入了痛苦的停滯階段。

長期通縮造就了「低欲望社會」,年輕一代缺乏野心,即使是利率為負也不願借貸創業。企業投資時也瞻前顧後,在群雄逐鹿的網路時代鮮少冒出大型科技新創公司。缺乏拚搏的時代精神已不利於國家發展,少子高齡化的趨勢更讓人憂心。再加上2011年的「3·11」大地震給整個國家留下巨大傷痕,社會瀰漫著末日般的悲觀情緒。

2020:失落30年能逆轉?

是以,日本當局在2011年7月暌違半個世紀再次籌備夏季奧運會申請時,想必希望複製1964年的奧運會神話,推進災後重建、重振國民士氣乃至扭轉國運。

在日本2013年申奧成功後,當局設想先透過「安倍經濟學」三支箭使經濟呈現出復甦態勢,2020年東京奧運會再作爲「第四支箭」進一步拉動基礎建設、旅遊業和消費業。再配之主打先進科技的2025年大阪世博會,激發科技業界的創新能力,日本或能迎來曾在1985年結束的新一輪國運上升期。

但且不說安倍晉三的「第三支箭」從未真正推行,2020年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對日本經濟的強力打擊,以及奧運被迫延期一年、能否舉行仍然存疑,似乎將日本的運勢又打了回去。不僅前期154億美元投入或收不回本,國民信心工程也化爲幻影。

不過,即使標誌性事件往往可以充當一國扭轉運勢之加冕禮,但最關鍵的無疑還是國家政策和國際大環境的相互成就,與其寄希望於奧運象徵國運的迷思,反倒不如對外全面穩定與鄰國的關係,鞏固東西方的銜接,畢竟日本可以在東西合作中發揮橋頭堡般的作用;對內則要真正落實結構改革。

《多維TW》月刊064期封面。(多維TW提供)
《多維TW》月刊064期封面。(多維TW提供)

*本文來源《多維TW》月刊064期。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