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性仁觀點:閩225條對台措施落實兩岸和平發展道路

2021-02-22 06:30

? 人氣

蔡政府究竟有心改善兩岸關係還是嘴上說說,人民自可聽其言觀其行,閩225條對台灣人是正面的,我們就該樂觀看待。(資料照,柯承惠攝)

蔡政府究竟有心改善兩岸關係還是嘴上說說,人民自可聽其言觀其行,閩225條對台灣人是正面的,我們就該樂觀看待。(資料照,柯承惠攝)

2021年大陸福建省公布閩225條清單,可謂是替兩岸和平發展再次展現善意,將過去一系列閩對台措施加總合併,再加上新的舉措,變成中共百年對台起手式。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正當美中關係有可能展開對話之際,唯獨兩岸間卻是遙遙無期,閩225條具體落實居民待遇原則,符合台胞在大陸合法權益保障,具有執行操作性,也符合台灣同胞在閩需求,大陸當局並未因兩岸官方對立而失去對於民間的期盼,端看台灣蔡政府究竟應當如何展現善意,海巡船改裝加上台灣字樣並非善意,若不以修憲或制憲謀獨,算是不挑釁的善意,但對於大陸陸生、陸配、陸客展現善意,恐怕仍有加強的空間。

呈現人才「內捲化」的包容心態

2021年福建省跨出首先重要的一步,具有先行者的角色,閩225條對台措施包括台灣人力資源服務機構來閩設立分支機構開展業務給予資金支持、推薦台青來閩就業創業示範團隊給予獎勵補助、給予創業台青辦公場所首次裝修改造補貼、台灣高層次人才一次性給予安家補助;可購買限價商品房、可申請入住人才公寓、台青住房公積金貸款上限放寬至福州住房公積金最高貸款額度的2倍、大陸首創「台商台胞金融信用證書」,提供授信擔保支援、直接採認台灣中西式烹調師、美容美髮師、汽車維修工技能資格、直接採認醫師、導遊、會計師等14項台灣地區專業技術職業資格、直接比照認定52項台灣工程、農業系列相應職稱、台胞參加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及格後可在閩執業、台灣醫師申請在閩短期行醫,期滿後可重新註冊、享受全國執業獸醫考試政策、支持高校聘用台灣全職教師、台灣社工可在閩就業、台青在閩創業給予一定補貼、台灣證券、期貨、基金從業者可在閩執業、台胞同等享受職業培訓補貼、創業培訓補貼、見證補貼、技能培訓補貼等就業扶持政策。

和可申報福建大中專畢業生創業省級資助項目、同等享受福建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障和醫療服務待遇及台胞可列席、旁聽人大政協會議,擔任市政顧問等。

上述這些對台措施,不僅使台胞在閩生活和就業就學等給予一定的便利性,並且維持對於台灣青年和基層民眾給予一定的政策支持,這些對台措施並未因為兩岸民意敵視對立而停歇,相反的仍循序漸進,解決台灣民眾在閩生活困難,畢竟台灣民眾在大陸若有重要成就及發現,對於大陸社會也是一項貢獻,這種將人才內捲式的包容心態,使大陸的經濟與各方面的發展產生可期待性,對於一些人才不足的問題和技術有待加強部分,也可以產生一定的彌補效果,這非但可以緩解疫情帶來的經濟衝擊,也可釋放兩岸劍拔弩張的壓力,更使得台灣民眾有了新的選擇。

但相當可惜的是,陸委會仍是一面以統戰角度來看待閩225條,難道陸委會不希望台灣民眾在閩工作就業、就學順利嗎?

陸委會倘若以統戰和意識型態的思考來看待大陸對台措施,仍認為以工作利益包藏統戰目的之措施或帶有政治意圖,刻意型塑兩岸融合假象的交流活動,無法獲得多數台灣人民認同。那麼兩岸難不成真要發生衝突嗎?陸委會大可對大陸民眾採取同樣措施,看看大陸當局會不會認為陸委會也是以統戰為目的?相信答案不言自明。

呂謦煒日前指出,高雄文化局刊物《文化高雄》在「愛情牛」活動的介紹頁面中,使用簡體字的「爱」作為設計。(取自呂謦煒臉書)
高雄市文化局為刊物《文化高雄》活動頁面使用簡體字辯護,足見民進黨人的雙重標準。(取自呂謦煒臉書)

過去一段時間兩岸關係閩台化、兩岸問題閩台化議題探討不斷,福建省已經落實兩岸經濟社會的融合發展,將「台企視為中企」、「台生視為中生」,允許台灣許多職業同樣都可到大陸工作,這些都是兩岸融合發展的嘗試,也是落實平等互惠的重要一步,蔡英文總統日前重申,維持兩岸關係穩定是兩岸共同責任,應在符合對等尊嚴的原則下,促成有意義的對話。這些兩岸彼此平等互惠的措施,難道不是兩岸重啟對話協商的好機會嗎?蔡政府若擔心統戰,大可以同樣手法來處理大陸來台居民。

檢視兩岸關係所言所行,如果閩225條是統戰,那麼日前高雄市文化局2月出版的高雄藝文月刊《文化高雄》中,卻在標題公開出現斗大簡體字,將「愛情牛」的愛字以簡體字「爱」呈現,在公文書上出現簡體字難道就不是統戰嗎?足見話怎麼說全看心態,雙重標準常常出現。

以經濟改變政治的陽謀

總之,蔡政府是有心改善兩岸關係還是只是嘴上說說,我們可以聽其言觀其行,閩225條對台灣民眾是正面的,我們就應當樂觀看待,畢竟只要台灣民眾在世界各地生活方便,台灣政府沒有理由不樂觀看待。

大陸對台政策當然是深化兩岸融合發展,為夯實日後兩岸和平統一基礎做準備,這是公開的陽謀,以下層建築「經濟」做為改變上層建築「政治意識型態」的企盼。適逢中共百年,閩225條開了前鋒,對於三中一青及一代一線,福建省本來就是對台工作前哨及兩岸融合發展重要根據地,因此經濟統戰並不感到意外,但若真的以民本社會思考,對於這些措施,涉及到經濟、社會、文教、便利化等四大領域,其中多數仍以經濟領域133項為最。

重點表現在權益保障、行業准入、醫療衛生、農業合作、文創旅遊、用地需求、金融服務、財稅服務、通關服務等方面,雖然閩225條是漸進的、累積的,有來自2018年、2019年公布的31條、26條對台措施,以及福建省頒布的66條對台措施等相關政策,但2021年將閩對台政策加總起來,這閩225條或許就是日後兩岸重啟對話的契機,福建省自然成為台胞台企登陸的第一家園。

*作者為文化大學國發大陸所副教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