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淑娟專欄:只要心中還有「藻礁永存」,就沒有辦不到的事

2020-12-22 06:30

? 人氣

其實一開始中油評選第三接收站的地點時,除了觀塘、也有台北港等替代地點。而中油前董事長戴謙在環評時強調台北港不可行的原因,並不是技術上或條件上不可行,而是「時程來不及」。而就當大家熱烈討論替代場址時,前環保署長李應元喊卡,也就是說這兩個替代方案在環評時並未被充分討論。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所謂時程就是台電總經理鍾炳利在公聽會上說的,大潭電廠增建燃氣複循環機組預計民國111年~113年商轉,到時需要第三接收站就近供氣,否則會影響供電時程,甚至備用容量率目標。而他認為其他替代方案不可行的原因,也跟戴謙的說法一致,並不是技術或條件不可行,而是「環評等行政程序很耗時」。

然而到底是天然氣供氣時程重要、還是讓藻礁永存重要?就牽涉到價值選擇。何況前者還有其他替代方案,執意不願採用就說不過去。

天然氣供氣時程,還有其他替代方案

就此,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理事長陳憲政提出的替代方案還包括調度、節能、提高能源使用率。或興建浮動式接收站,透過海管輸送到協和電廠、大潭電廠使用,就不會破壞協和、大潭附近海域的生態環境。

不過中油自認已善盡保護藻礁的責任,強調已從原來232公頃,縮減到37公頃,之後再減到23公頃,而且不會用到G1、G2藻礁裸露區。不過中油在環評時這麼爽快就自己提出減少面積,計算標準是什麼、能不能供應所需的天然氣都沒有說明。而且雖然中油的開發區減少,但工業港的面績並沒有改變,還是會影響整個海流跟突堤效應,對生態造成嚴重的破壞。

蔡英文要面對自己的誠信問題

鄭明修有感而發:「台灣到處在蓋港,協和電廠也要蓋港,好像每個天然氣的地方都要蓋一個港。那請問一下,我們把生態都填完了,台灣的土地、孩子以後還有海邊嗎?工程都可以解決,只是要不要做而已。」

台灣有進步嗎?十年前經過一場天翻地覆的國光石化海岸保護大辯論之後,好不容易迫使前總統馬英九停建國光石化,視為民主及保育的重大勝利。然而十年後台灣社會卻還要重複一次同樣的辯論,何其可悲。

而最終蔡英文不要忘了自己在2013年親赴桃園觀音藻礁區寫下「藻礁永存」那四個字,誠信,將如影隨形成為她永遠無法抹掉的印記。

*作者為獨立記者。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