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國昌專文:「吹哨者保護法」還要等多久?

2020-12-17 07:10

? 人氣

以民主法治自豪的台灣,實在沒有任何理由,再繼續讓促進公益的吹哨者暴露在欠缺法律保障的風險與危害了。圖為永豐金三寶案吹哨人資深副總張晉源的辦公室遭貼封條。(新新聞資料照)

以民主法治自豪的台灣,實在沒有任何理由,再繼續讓促進公益的吹哨者暴露在欠缺法律保障的風險與危害了。圖為永豐金三寶案吹哨人資深副總張晉源的辦公室遭貼封條。(新新聞資料照)

「國際透明組織」(International Transparency)於今年六月二十三日的「世界吹哨日」(World Whistleblowing Day)宣示:「在二○二○年的今天,沒有任何藉口可以再讓吹哨者未受到保護」(“In 2020, there can be no excuse for leaving whistleblowers unprotected.”)。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的確,過去三十多年間,建立完整的吹哨者保護法制,已成為國際社會奉行的重要價值,也反映在許多國家的立法行動之上。美國於一九八九年制定《吹哨者保護法》(Whistleblower Protection Act)、英國於一九九八年制定《公益揭發法》(Public Interest Disclosure Act)、紐西蘭於兩千年制定《揭發保護法》(Protected Disclosures Act),以及日本於二○○四年制定《公益通報者保護法》等立法行動,都是典型的例子。

在國際社會風行草偃的吹哨者保護立法行動,反映出世界各國對於吹哨者在反貪揭弊、實現公義,以及在勞工保護、食品安全、環境保護等各個不同領域所發揮關鍵功能的明確肯認。也正是因為如此,不僅二○○三年《聯合國反腐敗公約》(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against Corruption)特別於第三十三條要求締約國必須建立揭弊者保護之法制,「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在強調「吹哨者保護乃是守護公共利益的最後一道防線」(Whistleblower protection is the ultimate line of defence for safeguarding the public interest.)之際,亦於過去二十年間,不斷要求會員國強化公、私部門吹哨者保護的法律整備與政策執行,鼓勵更多的吹哨者站出來揭發貪汙舞弊。

令人遺憾的是,相對於國際社會所展現保護吹哨者的積極行動,我國對於吹哨者的保護,不論是在法制的建立上,抑或是在具體的實踐上,卻處於十分落後的狀態。

以吹哨者保護法的立法而言,在第九屆國會四年的會期(二○一六─二○二○)中,儘管台灣公民社會持續發出吹哨者保護法應盡速完成立法的呼聲,亦有不同黨派的委員紛紛自二○一七年即提出不同版本的草案,積極地推動修法。然而,行政部門卻抱持相對消極的態度,面對立法委員就此議題的質詢,總是以各種理由搪塞,一直延宕到二○一九年五月第九屆國會倒數第二個會期即將結束之際,才將行政院版的《公益揭弊者保護法草案》送交立法院。

20191230-時代力量立委黃國昌30日召開「吹哨者保護未 立法、揭弊者持續遭迫害」記者會。(顏麟宇攝)
2019年,作者、時任立委黃國昌召開「吹哨者保護未立法、揭弊者持續遭迫害」記者會。(資料照,顏麟宇攝)

行政院對於制定吹哨者保護法的消極態度與推遲作為,似乎透露執政黨政府對此法案的立場、也預告了完成立法的前景並不樂觀。果不其然,儘管立法院「司法及法制委員會」針對不同的吹哨者保護法草案版本,完成了委員會審查,也完備了踐行黨團協商的立法程序,已就絕大多數的條文取得共識,惟在未能得到執政黨黨團支持的情形下,最終仍未排入立法院院會議程,導致整個法案胎死腹中、前功盡棄!

於此同時,站出來勇敢揭弊的吹哨者所面臨的整肅與追殺,卻從未停止。揭發公部門貪瀆弊案的基層公務員遭到免職,檢舉財團老闆背信、金控違法放貸的專業經理人,遭到解僱、調職、職場霸凌、甚至濫訴追殺。面對掌權者在不法弊案遭到揭穿後,所採取各種「秋後算帳、殺雞儆猴」的整肅,為了公共利益挺身而出的吹哨者,竟然連最基本的法律保障都不可得,即使向主管機關提出申訴,收到的卻只是口惠不實的敷衍回應。整體環境所散發的氛圍,已經淪落到「不是解決問題、而是解決提出問題的人」的可悲層次。

在如此的法制環境之下,社會如何還能期待有人願意揭發在組織結構中所隱藏的不法弊端?一位報導過許多金融弊案的資深調查記者,曾經感嘆地對我說:「目前的法制環境,讓金融人長不了骨頭;不能總是要金融人當烈士,哪有那麼多烈士!」

她直言:「欠缺完善的吹哨者保護法制,台灣金融家族的弊案將永無止盡!」誠哉斯言,其實,又豈只是金融弊案,在其他領域的不同脈絡下,存在相同的結構性問題。

所幸,在台灣公民社會中,還是存在著一股力量,為將台灣打造成一個廉能透明、保護揭弊的社會而持續努力。光芹姐所出版的《吹哨人》,就是一個強而有力的印證。這本《吹哨人》報導了十一則令人動容的故事,每個故事背後,都值得社會為他們喝釆。正是因為在如此不友善的法制環境下,這些令人敬佩的吹哨者依然願意為了公益挺身而出,才能讓更多的民眾免於受害,也才能讓台灣在實現公義的道路上,不斷前進。

由衷地希望這本書的問世,除了能讓讀者在每一則令人動容的故事背後,深刻體會到建立吹哨者保護法制的重要性與迫切性,也能進一步為吹哨者保護法的立法,帶來更大的前進動能。畢竟,如果廣大的公民保持沉默,掌握權勢者就更不可能積極建立保護吹哨者的法制。

在二○二○年的今天,以民主法治自豪的台灣,實在沒有任何理由,再繼續讓促進公益的吹哨者暴露在欠缺法律保障的風險與危害了。所有的立法委員都必須嚴肅地回答台灣社會:吹哨者保護法,還要等多久?《吹哨人》這本書,來的正是時候!

*作者為前立法委員、執業律師、台灣公益揭弊暨吹哨者保護協會理事長。本文選自《吹哨人:小蝦米對抗國家機器的平民戰役》(黃光芹著,時報出版)推薦序。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