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建一觀點:市場經濟與民主法治─台灣人應該認清的課題

2017-08-05 06:50

? 人氣

人治社會和菁英主導的傳統文化有不可分離的關係,而中國的傳統文化無論那家那派的學說,都是以帝王為中心去思辨,我們熟悉的忠孝節義、四維八德的道理,說到底都是為了鞏固領導中心;中國鮮少有學說是從爭取個人最大幸福去著墨。中國諸子百家的學說中,恐怕只有老莊的思想和當代西方的哲理比較契合;老莊苦口婆心地倡導聖王賢君要「清靜悟道」、「無為而治」,而且要「無為」到讓人民沒有感覺統治者存在的地步,如此天下蒼生就可以「各順其性、各安其命」地自然發展。但是老莊的「清靜無為說」在其後2千多年的歷史中,幾乎沒有被任何聖王賢君採納過,所以中國的社會迄今仍處於史書成王敗寇的情境中,未能真正跳脫出來;以致於人民常處於恐懼不安的狀態,有辦法的人就溜到國外生活去了。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現代民主法治國家雖以個人為本位去建構各種社會制度的運作機制,然正因為是以個人為本位,而每人的價值觀不盡相同,故意見自然分散多元;在人人都可算計對自己有利處去主張權利時,為能在不同價值觀中得到最大的公約數,制度的設計和運作的機制自然得講究妥協、交換的實利分配原則,而不求堅持己見、壓制對方,否則就會導致爭論不休、冤冤相報。事實上,也只有大家都能開始具有理性妥協、適度退讓的修養和文化,民主制度才得以順利地運作。

台灣在傳統文化的束縛下,奮力地試圖建立現代民主法治的機制,我們的社會從原本崇尚表面溫文儒雅、不明爭只暗鬥的菁英文化,轉型為社會力全面開放的民主文化。而社會民主化後,對生性積極強勢的人來說,當然不會放過任何可以增進自已權益的機會,若用後見之明來看,有些人似乎過份地堅持己見、永不退讓;而對生性不爭的人來說,則仍不太願意在體制裡公開地爭取自己該有的權益,大都選擇成為沉默的大多數。因而政府在制定政策時縱使有定見,然若不聽從大聲公的意見加以修改的話,程序上不但有於法不合之虞,也容易陷入進退維谷之境,引來不必要的羞辱。

然無論如何,若依我個人淺見,這些紛亂都是轉型的陣痛,最要緊的是不能被強大的中國併吞;若台灣不被併吞的話,時間的巨輪自然會協助我們建立新的說理文化。天佑台灣!

*作者為駐荷代表處經濟組組長。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