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國民黨的人才斷層──論藍營的青年培養

2017-07-17 06:20

? 人氣

「由於國民黨願景之定位不明,連帶使許多黨務運作層面遭受影響,而青年人才之培育、找尋亦係受其之影響之層面之一」圖為國民黨立院黨團在議場外召開開「真心愛台灣」記者會。(蘇仲泓攝)

「由於國民黨願景之定位不明,連帶使許多黨務運作層面遭受影響,而青年人才之培育、找尋亦係受其之影響之層面之一」圖為國民黨立院黨團在議場外召開開「真心愛台灣」記者會。(蘇仲泓攝)

日前,筆者有幸錄取國民黨青年團所舉辦之「藍領計畫」,並參加其第一週之課程,於此之前,筆者十分期待該計畫將帶給學員的收穫以及可能之選舉實務參與經驗,然,於參與第一週之課程、詳閱所有課程之內容後,即對該等計畫有些失望,故撰該文,以檢討此等計畫,並趁此機會,因自身有感而發,故欲順便檢視國民黨之青年培訓計畫之整體架構及其問題。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問題一:青年培訓之問題

「藍領計畫」課表內容,大多偏向「技術性課程」。(筆者提供)
「藍領計畫」課表內容,大多偏向「技術性課程」。(筆者提供)

圖片即為「藍領計畫」之內容,自圖片所示之課表可知,幾皆為所謂「技術性課程」,有文宣製作、活動規畫等課程,卻未見以鍛鍊思考、思想辯論為主軸之課程,煞是顯目;由一政黨之青年培養計畫觀之,應可見其之未來人才需求面貌及政黨之未來走向,若僅由此等計畫觀之(檯面下或一般大眾無法得知之培訓途徑,並非本人論述客體),難道國民黨未來需要的僅僅是一位「行銷公關人才」?所以國民黨難道未來希望成為「全台最大的行銷公關顧問公司」嗎?實有疑義,針對此,國民黨可能有二種辯詞:第一,國民黨「相信」所有前來參與之學員,皆已對公共事務具備完整之認知,以及基本之論述能力,故為把握不長之暑假期間、加緊2018九合一大選之動員腳步,直接培訓學員具備實務型能力即可,不須再回頭培養其之論述能力或思考力。第二,藍領計畫本就以培養青年「輔選」人才為主(可見自由時報報導:http://news.ltn.com.tw/news/politics/breakingnews/2056533),本即不以學員有論述或思辨能力為必要,完全僅係「助攻、輔選」性質,僅要求學員有處理文宣、行銷公關之實務型能力,成為輔選之即戰力即可,至於論述或思辨能力,可待於輔助選舉之過程、明星導師之帶領過程中,漸漸磨練及培訓具備就好。

針對第一種辯詞,當然,國民黨完全可以「相信」此些學員,於參與此計畫前,皆已具備對公共事務議題論述、獨立思辨之能力,但此等「相信」係建立在何等基礎上?係計畫之參與資格審查具有良好之遴選方式?還是有其餘之訓練計畫將補充培訓之?不得而知,且縱使「相信」此些學員具有論述、獨立思辨能力,不是反而更有使其之議題論述、思辨能力更加提升,以具備一政治領袖或菁英應具之議題視野及高度,而開設相關課程進階訓練之必要嗎?易言之,若國民黨「相信」學員具備基本論述或思辨能力,則「開設邏輯思考、議題辯論相關課程進階培訓」之想法,無論考及於黨之未來人才需求、未來走向,實更有堅強之道理。

而第二種辯詞,實為荒誕;若一政黨不以具論述或思辨能力為其政治人才之必備能力,而單純僅要求其具備行銷、公關、美宣能力,那國民黨大可將人才招募目標轉移至「行銷公關顧問公司」,該類企業中多的是深諳藍領計畫之各課程之佼佼者,何必再開辦一無謂之計畫?還是,因為選舉將至,為迎合各地選舉辦公室對行銷公關勞力之需求,該計畫僅係在培養免費的行銷公關之青年勞動力?此外,在輔助選舉之過程中,究如何磨練其具備論述或思辨能力?係學員自立自發學習?還是透過明星導師之指導而訓練呢?前者如何期待或考驗?而後者如何保證並非承繼明星導師之意識型態、而係培養出獨立思考或論述之能力呢?

美工設計、媒體公關等技術型能力,任何人皆可透過學習而熟稔,且若於短期中有大量之人力需求,將業務外包於行銷公關顧問公司(易言之,他人也可做,甚至做得更好),絕對不是問題,但議題論述或獨立思辨等「思想型能力」,雖可透過培訓、學習而逐步掌握,但因每人之家庭背景、教育程度、生活環境、所處之社群、議題熟稔程度迥異,故可能有掌握領域、程度之不同,絕非他人所可替代,此外,此些能力亦係於政治界發展之重要存立基礎,具備良好之議題論述能力,方可於蒐集多方意見、完整了解其中所涉之領域知識後,完整地向人民交代議題之現況或代表人民完整陳述意見,而具備良好之獨立思辨能力,方可於公共議題不斷推陳出新之現下,不受特定利益團體或代表之意見影響,自主思考出議題之困境或可能解方,並形成自身之論述;要求人才具備此些能力,方才係一政黨培育未來政治菁英之上上之策。

筆者認為,國民黨青年團舉辦之該計畫,有本末倒置之情形;此計畫應以議題辯論、思考鍛鍊等相關課程為主軸,並透過該些課程之進行,逐步反思國民黨目前之困境、優勢、機會及未來願景,甚至可於共同找尋未來發展之可能方向或期許時,培養學員對黨之認同,並形成對黨之向心力,爾後進入各地選舉辦公室後,再來慢慢養成媒體公關或美工設計等實務型能力,亦不嫌晚;但該計畫卻本末倒置,以實務型能力為培訓重點,而將思辨或論述能力棄之於不顧,實為可惜。

且筆者觀察計畫之實施現場,現場之學員無不充滿對政治之狂熱感,但其(政治狂熱感)之所發,觀現場學員之言行(筆者舉例:許多學員皆謂欲為人民發聲,但到底發什麼聲?為那方人民?皆說不出所以然),似皆僅限於累積經歷、找尋工作之勢利角度,而非出於代人民發想、解決社會問題為前提之貢獻角度,此亦非常危險,日後若其成為政治人物或領袖,因其首重自身之權力與位階,而非人民之權利與利益,容易成為隨波逐流之牆頭草或不知民間疾苦之「現代晉惠帝」。

問題二:國民黨之人才來源

除培訓計劃本身之問題,國民黨之人才來源亦有問題;綜觀時下之國民黨籍行政首長及民意代表,幾皆係家族中已有政治人脈而投身政界(似世襲之該念),抑或已係社會上之特定領域專家或特定利益代表,因認同國民黨之部分理念,而「中途出家」或受藍營徵召,投身於選舉、政界,少有從青年或學生時代,即加入國民黨之體系、參與黨內培訓之淬鍊(例如:曾為某立委之國會助理、選舉辦公室之發言人或參與培訓計畫等等),爾後投入選舉的,易言之,國民黨的「訓」與「用」並未接軌,此可能可歸咎於下列二原因:

國民黨亦不相信自身所舉辦之計畫所培訓出之人之能力

若由「問題一」觀之,則該原因即顯而易見,因黨內所舉辦之培訓計畫,並未含有「論述能力之加強」或「思想上之洗鍊」內容之課程,使得黨之決策核心根本無法相信計畫所培訓出之人具有足夠之能力,得勝任要職或黨之代表;易言之,培訓計畫只是自欺欺人或虛有「青年參政」外表之假面計畫罷了,說到底,國民黨仍舊無新人可用,故只好放眼現下,找尋社會上專業人士、利益代表或地方派系之認同,進而徵召之,此即係國民黨目前多數之民意代表或行政首長之人才來源。

黨內階級過於明顯,且無法翻轉

而即使黨內所舉辦之計畫十分成功,培訓出一批具各方位能力、視野之政治人才,並進入各地選舉辦公室輔選、經歷選舉實務,但此些人才仍無法蛻變成「代表選舉之人才」,國民黨內似存一隱約可見之階級界線,有人是選舉階級,有人是輔選階級,而有人是黨工階級,而階級間似難以流動、翻轉;可能導致之原因亦有多個,或許有人歸因於「位置本就沒有這麼多」、「黨內人才嚴重缺乏」,亦或許有人歸因於「輔選人之經歷或年資不夠充足,難以拉拔為選舉人才」、「青年人之見識仍不夠充足,不足擔當黨之要位」、「現下的各民意代表或行政首長仍十分優秀,不需汰換」,但無論如何,國民黨黨內階級之形成似已成不爭之事實。

猶記得某位國民黨籍之政治人物說過,於國民黨內,五十歲以下都是青年、年輕人,此係非常危險的,若五年、十年後,係否即可宣告國民黨勢力之終結或該政黨「滅亡」呢?若國民黨再不正視青年人才之培育政策、青年之票源,促進黨之政治菁英換血、世代替換或青年參政,則國民黨僅會加速其之「滅亡」腳步、永遠淪於「舊思維之思考或領導」之窘境,且轉型正義、二二八事件等國民黨仍未完全「處理」之議題,隨著社群媒體、網路媒體之加速擴散,將僅會使青、少年加深對國民黨威權之印象,進而使得青、少年之支持流失,更加不利其「換血」之進行、其政治地位之維持。

筆者認為,黨內、地方派系及已形成之黨內階級,一時之間,確實難以破除,但若國民黨現在開始調整培訓計畫之重心、使「黨內之有經驗人士」顧問化、建立師徒制(即Tutor制度)等有利青年參政之制度,或許,隨著新血之進入、有經驗人士之讓位與指導,國民黨的未來仍有可發展性、可塑性。

問題三:黨之願景不明,連帶使黨內之青年培訓計畫及方向亦曖昧不明

國民黨於近來之諸多重大公共議題中,所表現出之態度及其論述之內容,皆難以看出其之未來願景、未來努力方向;於「前瞻」議題中,國民黨於審查法案前,文攻武嚇,看似拚了命也要把「前瞻」擋下,但在臨時會中,卻意外地與執政黨上演大和解戲碼,並妥協改為四年預算上限四千二百億,使不少支持國民黨者失望,於此議題中,原國民黨係以「債留子孫」作為其反對之命題,姑且不論國民黨有無或如何論述「前瞻」與「債留子孫」間之關聯性,以結果論而言,所以國民黨未堅持、奮戰到底,亦係「債留子孫、全民」之幫兇囉?還是減為「四年四千二百億」就不「債留子孫」了?部分國民黨立委或工作者認為,能擋下一半已係不簡單之事、已屬難能可貴、已盡了全力,但筆者認為,此無關乎是否盡力或難易與否,而係需回歸至國民黨所設定之政黨願景及未來目標論之,若國民黨自詡為「為未來世代謀取平等、爭取世代正義、看緊預算」之政黨,則就應全力阻擋「前瞻」法案過關,不管最終係否成功,但至少國民黨自始至終從未變過、始終如一(且就算全力阻擋、仍遭執政黨強行通過,自有民意譴責),然卻在此等議題中妥協、「做一半」,如何再使人民信服其於議題所作之論述?如此一來,國民黨之願景又究竟為何?再之,若由年金改革、一例一休等議題觀之,國民黨僅係扮演消極的反對黨角色,執政黨一攻,國民黨才消極、被動的防守,自始至終,幾未有較為積極之論述(僅少數立委有提及年金改革之具體改革方案,白話之,即如何改革方為公平合理,如柯志恩立委)、幾未提具體之改革方案,僅以「反對」為其論調,若以此觀之,國民黨之願景或許係成為一稱職之「反對黨」,但如此一來,國民黨與民眾之連結為何?國民黨如何反對?反對什麼?又為何反對?皆係國民黨於找尋願景時可能面臨之問題,亦係決定著「成為稱職之反對黨」之願景,係否適合國民黨之關鍵問題;但筆者認為,由國民黨對於公共議題之論述與態度觀之,目前國民黨對於自身願景之定位仍舊不明。

由於國民黨願景之定位不明,連帶使許多黨務運作層面遭受影響(例如:與民眾之互動),而青年人才之培育、找尋亦係受其之影響之層面之一,由於黨之願景不明、未來走向不定,根本無法預料黨於未來如何運作、又需要哪些人才,並因不知未來人才之需求為何,使得黨之青年培育計畫亂槍打鳥、本末倒置,青年政策全盤出錯;故若欲使青年參政之培育計畫目標明確化、人才需求明確化,則應先將黨之願景定位清楚,方可把未來人才之培育政策亦制定、思考清楚。

*作者為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系學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