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後疫情時期大陸網路經濟的政經分析

2020-04-28 06:10

? 人氣

疫情全球肆虐經濟低迷之際,中國網路零售業卻沒有受到太大打擊,「直播帶貨」的模式更是中國近年的顯學。(資料照,顏麟宇攝)

疫情全球肆虐經濟低迷之際,中國網路零售業卻沒有受到太大打擊,「直播帶貨」的模式更是中國近年的顯學。(資料照,顏麟宇攝)

隨著大陸新冠肺炎疫情減緩、各地逐漸解封,為促銷滯銷的當地特產,大陸各地官員紛紛改變過去的嚴肅形象,走進直播間化身網紅,以直播帶貨的方式為當地滯銷的特產找出路。根據報載,這些官員的「帶貨」都創下了不少佳績。甚至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到陝西金米村參觀電商平台、幫忙推銷致使當地木耳銷售一空時,被大陸網民戲稱為最強帶貨主播。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如何擴大內需、刺激消費,已成為經濟下行壓力下大陸政府政策的主旋律。根據官方數據,今年中國大陸第一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降19.0%的同時,網上零售額同比僅下降0.8%;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甚至同比增長5.9%,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23.6%。而網上零售額重要的「直播帶貨」,更成為大陸近年來的顯學。

所謂的「直播帶貨」,是中國大陸互聯網經濟的一種形式。顧名思義,就是網紅透過網路平台,以直播的方式直接向受眾展示商品,並透過諮詢、答覆、導購激消費。自2016年3月淘寶直播上線以來,陸續包括快手、抖音、京東、微信等眾多平台紛紛加入這個戰場,而一個又一個擁有龐大粉絲的「頭部主播」,屢屢創下驚動市場的銷售紀錄:「帶貨一姊」薇婭曾創下單日成交額3.23億人民幣的紀錄;「口紅一哥」李佳琦5分鐘就可以賣掉1萬5千支口紅;號稱「中國第一代網紅」的羅永浩也「下海」開啟了直播帶貨,3個小時創下了1.1億人民幣的交易額…。也就是因為這樣的商機,以及新冠肺炎疫情封城封省,直播帶貨成為今年大陸最火熱的話題。和電視購物不同的是,直播帶貨強調的不僅是與消費者(粉絲)的及時互動;更重要的是,直播透過個人魅力「圈粉」,化被動為主動,顛覆過去電商「人找貨」的方式,改以「貨找人」主動創造需求。

官方數據顯示,2019年大陸直播電商行業的總規模達到4338億人民幣,2020年第一季大陸電商直播就達到了4百萬場。預計2020年大陸線上直播的使用者規模將達5.24億人,市場規模將突破9000億人民幣。可以預期的是:

一、在經濟層面:在官方的推動參與下,直播帶貨等網路經濟,將成為未來大陸民眾消費的重要渠道。但直播帶貨等網路經濟發展同時,大陸政府也必須面對如何審核與監督的問題。包括假冒偽劣產品、誇大宣傳等問題;以及直播內容無法事先審查,不當言論應如何處理。

二、在政治層面:大陸網路經濟勢必成為官員創造經濟資本並取得政治資本的重要媒介。但直播帶貨不會只是單向的成為大陸官員促銷產品的管道,在強調互動體驗的網路平台,為了接地氣,大陸官員必須找出「痛點」吸引消費者(同時也是民眾);而消費者(民眾)的反饋,也將影響大陸官員的態度。

三、在社會層面:去階級化的直播帶貨,將成為後新冠肺炎時期大陸民眾「脫貧」的重要渠道。無須負擔實體店面費用,只要一隻手機,人人都可以「帶貨」,都有機會「致富」。

總的來看,大陸的經濟、政治乃至社會領域,都將在為促消費而解放的網路異質空間的催化下,呈現與過去迥然不同的樣貌。然而,具有去中心化、掌控困難、流動快速的網路經濟,會為中國大陸帶來怎樣的質變?值得持續觀察。

*作者為工業總會大陸事務組組長、大學兼任助理教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