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0到1》書摘(1):自序-在意想不到處發現價值 創業無成功方程式

2014-10-10 06:14

? 人氣

如果要用一個詞描述垂直式進步, 那就是「科技」(technology)。幾十年來資訊科技快速發展,使矽谷成為科技之都。但是科技不只局限在電腦,正確的說,任何新的、更好的做事方式都是科技。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全球化與科技發展是兩種不同的進步模式,可能同時發生,也有可能只發生一種進步,或是全部沒有進展。例如,1815 到1914 年間,科技發展和全球化均快速推進;第一次世界大戰到1971 年季辛吉訪問中國重啟中美關係的期間,科技發展迅速,但全球化的進展不多;1971 年之後,我們看到全球化加速,但是科技進步有限,多半只有資訊科技的進步。

在全球化的時代,我們很容易想像數十年後全球會更融合、更相似,連我們的日常用語也顯示我們某種程度相信科技決定歷史,例如我們把世界分為所謂的「已開發國家」和「開發中國家」,意味已開發國家已有成就,而較貧窮的開發中國家只需要隨後跟上就好。

我不認為這是正確的說法。我對前面反主流問題的答案是:大部分的人認為全球化將定義未來世界,但事實是科技發展的影響比全球化更大。如果沒有科技進步,當中國未來20 年的能源產出增加1 倍時,汙染也就會加倍;如果印度上億家庭都仿效美國的生活模式, 只使用今天的技術,也會造成重大的環境災難。在世界各地複製舊方法來創造財富勢必會導致經濟崩壞,而不會創造富裕。世界資源匱乏,沒有新科技為奧援的全球化不可能是永續發展的方法。

從歷史來看,新科技從來不會自動產生。我們的祖先活在靜態、零和賽局的社會,掠奪別人財物占為己有就算是成功,絕少開發新的財富,長期下來一般人的生活還是很難擺脫極度的辛苦貧窮。社會從原始農耕生活開始,到中古世紀有了風車,16 世紀發明星盤,這1 萬年來僅有零星的進步。直到1760 年代出現蒸汽引擎, 現代社會突然經歷一連串的科技進展,一路進步到1970 年左右,這些科技進展留給我們更富裕的社會,所創造出的財富遠超過過去任何世代的想像。

沒有一個世代像我們的父母和祖父母輩,期盼會持續進步,1960 年代末期盼1 週工作4 天、能源便宜到不用錢,還有可以到月球度假。但這些都沒有發生,智慧型手機讓我們分心,也讓我們忽視我們的環境還是很落後,事實上,過去半個世紀以來,只有電腦和通訊在大幅進步。這不是說上一代想像的美好未來是錯的,他們只不過不該期待事情會自動發生。現在我們面對的挑戰是,不但要想像新科技,我們還要更進一步把想像的科技創造出來,使21 世紀比20 世紀更和平繁榮。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