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首選舉辯論 港媒「即時事實查核」戳穿謊言

2017-03-21 20:30

? 人氣

三位候選人辯論會場。(美國之音任敬揚拍攝)

三位候選人辯論會場。(美國之音任敬揚拍攝)

香港行政長官選舉將在3月26日舉行,19日三名候選人林鄭月娥﹑曾俊華及胡國興皆同場出席特首論壇。

多間香港媒體嘗試仿效美國媒體報道總統選舉般,「即時事實核查」(Fact Check)候選人發表的言論,發現部份候選人連基本資料也搞不清,或是有誤導的成份。

《BBC中文網》訪問了香港新聞媒體工作者,他們表示在「語言偽術」橫行的情況下,即時事實核查變得更為重要,因而有一定的市場。

香港浸會大學高級講師呂秉權對《BBC中文網》表示,媒體要投放大量人力物力去做即時事實核查並不容易,而此次新媒體在這方面明顯較傳統媒體優勝。

端傳媒記者一邊看直播,一邊埋首作即時事實核查報道。(照片由端傳媒提供)

端傳媒記者一邊看直播,一邊埋首作即時事實核查報道。

《端傳媒》記者趙燕婷對BBC中文網表示,就特首論壇即時事實查核報道的想法源自美國總統大選,她認為新媒體需要以創新的方法,才能在眾多媒體中吸引讀者的注意力。

她本來預期香港政治人物「不會像川普般」的說謊,起初擔心沒有那麼多東西可以「查證」,一度不想在論壇前於社交網站作預告,但最後結果是「想不到真的這麼多東西可以查證」。

她表示,雖然香港普通市民無法參與投票,但不代表候選人可以隨意敷衍市民,而目前香港社會,包括立法會,討論議題時都是「憑印象說話」,應該「回歸事實」,不要讓錯誤的印象傳播出去。

《端傳媒》請來十多名不同領域的專家同時收看直播,當專家察覺候選人的對話有問題時,便會由記者翻查資料。她坦言記者未必有能力辨別出哪一些言論有可疑之處,需要對政策十分熟悉的人。

《端傳媒》的報導中,針對曾俊華的事實查核方面數字較少,林鄭月娥則明顯較多。

例如林鄭月娥表示為了省錢,「連政治助理都沒有聘請」,《端傳媒》則報道,她上任時請聘用政治助理張秀麗;林鄭月娥又提到居屋資產上限只是5萬多港元,但事實上是85萬元。

《端傳媒》亦就前財政司司長曾俊華稱香港為世界三大金融中心之一查證,指「金融中心指數」去年4月公布的排名,香港排行第四。

趙燕婷透露,在首次三人同台互相質詢的論壇中,已發現有關情況,於之後的論壇,同事刻意多加留意曾俊華的言論,但最後仍然是林鄭月娥被查核的次數較多。

她分析認為,林鄭月娥較多提及具體數據及資料,容易去查證,惟曾俊華發表的則是理念性的言論,例如呼籲社會團結﹑修補社會撕裂等等,這些都很難作事實核查。

一般而言,媒體的事實核查分開兩大類,一種是事實上的錯誤陳述,另一種是補充資料讓公眾參考和更全面了解候選人所討論的議題。

趙燕婷表示,讀者未必全面了解候選人提及的政策﹑專用詞語,而候選人的言論有時亦比較虛,例如他們有時候用「大部分人」,並沒有具體數字作基礎,所以資料補充同樣重要。

趙燕婷說,《端傳媒》在這系列的報導點擊率「非常之好﹑效果出乎意料地好」,相信是因為網友對這種報導有新鮮感,會在社交網站分享。

不過其他媒體加入競爭,之後的論壇沒有傳統媒體作直播,點擊率則略有退步。

香港01出動約20人作特首論壇即時事實核查報道。

香港01出動約20人作特首論壇即時事實核查報道。

《香港01》負責特首論壇即時事實核查報道的採訪主任蔡傳威對《BBC中文網》表示,眼見其他組織及媒體做得不錯,在多名同事主動提出下,決定也作出嘗試。

他透露,整個團隊為約20人,來自不同的部門,為了這個即時報道,他們此前更曾彩排一次,以確保運作暢順。

他們由4名較資深的同事,負責細聽候選人的說話,一聽到有可疑之處,便分派記者立即查證。

每名記者都會同時把論壇錄音,方便翻聽,並在互聯網搜尋器﹑一些新聞資料庫與政府及各機構的公開資料,找出相關數據與資料撰寫報道。

但要察覺哪一句有可疑並不容易,要依靠記者的觸覺。

蔡傳威表示,每當聽到候選人說「他是唯一一個……」或是「他從來沒有……」都會「豎起耳朵」,認為這或許需要查證。

有別於《端傳媒》,《香港01》沒有尋找這麼多專家。

他認為即時事實核查中,時間緊迫是最大的挑戰,需要一些對公共事務十分熟悉的「活字典」,才能夠應付。如果能夠在短時間內﹑甚至在論壇還在進行中便有相應報道,可以增加文章的可讀性和點擊率,在論壇後,記者亦可追問候選人為何事實有誤。

蔡傳威舉例指,林鄭月娥表示政府司局長落區「完全無警察安排」,但《香港01》發現政府官員落區多次要警方布防,令林鄭月娥要在論壇後解畫,稱是「現時競選活動」沒有警察協助。

蔡傳威認為各個媒體進行事實查證是好事,可以減少官員的「語言偽術」,提高市民的知情權,未來希望加強與網民一同作事實核查,令這方面的工作更有效率。

香港浸會大學高級講師呂秉權,在社交網站以中國主席習近平的桌面,回應林鄭月娥稱對手曾俊華桌面

呂秉權在Facebook的帖文得到逾萬個"讚"和"笑臉"。

香港浸會大學高級講師呂秉權表示,事實核查是人力密集的工作,要做到每一句都查證並不容易,雖然傳統媒體就個別議題亦會進行查證,但此次新媒體「做得好很多」。他自己亦在社交網站示範了事實核查報道,以中國主席習近平的桌面,回應林鄭月娥稱對手曾俊華桌面「好乾淨」﹑暗諷對手工作能力的說話。

在中國採訪經驗豐富的呂秉權表示,他並非刻意這樣做,只是湊巧想起習近平也是出名桌面整潔,並引述中央辦公廳主任栗戰書說過,習近平要求「案無積卷﹑事不過夜」。

呂秉權說,民眾聽政治人物說話,一般會假設了這些人物的誠信。「但在美國總統選舉,以及香港政客的語言偽術的情況下,加深了公眾對政客的一定懷疑,但民眾不會有時間去查證,媒體便擔當這重要的角色。」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