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建山專欄:賴英照又一番「反市場」的左派經濟惑論

2014-07-09 05:30

? 人氣

在自由市場經濟體制中,無論「統理機制」或「治理機制」都是有酬勞的,統理機制所應得的酬勞,是承擔公司企業的資源(本)調控管理與制度創意創新的代價,而治理機制所應得的酬勞,則是其受託承辦組織之運作管理、創新掌控市場競爭態勢的智力與勞力付出,所應得之薪酬待遇。兩種類型酬勞代價的給予與收受,都是私經濟範疇的行為,也是私有財產經營利用所獲致的「市場加值」,其安排配置都是「內部事務」,無勞政府或社會的辭費與介入。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待遇高低是「市場」所賜 不是「權位」所賜

因此,在資合而非人合的公司組織中,無論是「統理的酬勞」或「治理的薪資」,都不應再像賴英照般,是須以農業社會、工廠經濟的人頭成本費用,作為基準而給付方式,或竟「比照同業通常水準」(難不成Apple該比照hTC,或hTC比照Apple?)而訂定;今天在現實上,無論哪一種酬勞,都應該建立在公司企業的經營績效之上,而且,公司企業的經營績效必須得自於「市場接納程度」、「市場競爭力」及「市場績效表現」而決定,也可以這麼說,這兩種酬勞,都應該是「市場」所決定。

這裡所謂「市場」,主要有兩個,一個是產品/服務的消費市場,一個是人才/人力資本的供給市場,在這兩市場中表現得好,就有更大的組織獲利與成長空間,也就更能吸引或競取到更好的人才;在21世紀知識經濟時代,產品服務的優越性、機器設備精良、資本雄厚、營運制度健全,往往抵不上,「秀異人才」與「傑出經營團隊」所產出的市場競爭力與績效,這也就是肇致全球「人才戰爭」(Talent War)的主因;今天被臺灣社會民粹斥罵的「肥貓」之所以能夠「十百倍之肥」,都是「市場」所賜,不是「權位」所賜,也非本身董監事會或股東大會之所賜。

因此毋寧說,賴英照所主張的,都是「反市場」之極端社會主義的論述與評斷,根本不足為訓。

賴英照的「反市場」主張是錯的

今天無論哪個行業或哪個公司廠商,都不能不在全球化的「人才戰爭」中脫穎勝出(用超高待遇找到高明秀異的統理人與治理人),才有可能在「產品服務戰爭」中脫穎勝出,而存活而成長。在過程中,酬勞與薪資,已經成為是全球化市場競爭的「秘密工具」與「謀略」,也是所有公司企業籌謀突圍成長以爭得良好商機的方法,豈可率爾在戰爭場之前或之中,竟已經在股東大會中曝露公開,或在上市櫃說明書明白揭露,而從根本上完全坐失機先呢?所以說,賴英照的「反市場」主張,是錯的,經濟部現行的機制規範與作法,才是對的,應予支持。

喜歡這篇文章嗎?

林建山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