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正亮評析:美國調控的台灣鳥籠民主

2014-04-28 11:16

? 人氣

公投門檻修不了,爭議核四停不了,都和美國老大哥相關(圖為學者挺林義雄靜坐活動,王立柔攝)

公投門檻修不了,爭議核四停不了,都和美國老大哥相關(圖為學者挺林義雄靜坐活動,王立柔攝)

馬蘇會不歡而散,蘇要求馬修改「鳥籠公投法」,馬反唇相譏是2003年扁政府通過立法,民進黨要負最大責任。當晚政論節目,民進黨代表都說是因為朝小野大,不得不通過國親聯盟版本。這種說法固然屬實,但恐怕只說出部分歷史真相。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推動公投法,民進黨前倨後恭

民進黨早在1991年黨綱就納入「以公投決定台灣的國土區域與國際地位問題」,蔡同榮更早在1990年成立「公民投票促進會」,旨在推動直接民權,包括以台灣名義加入聯合國。1990年代在立法院,民進黨不斷提出各種版本的「公民投票法草案」,但提案均未通過。最有名的是蔡公投版本,強調「完全不設限」,允許人民就主權、領土、國號、國旗、國歌等進行公投。

但推動公投運動的力量,並不只局限於統獨議題,同時也包括反核運動。1991年林義雄成立「核四公投促進會」,並從1997年起舉辦多次核四公投千里苦行,使公投運動找到另一個著力點。林義雄的核四公投理念,立刻得到當紅的台北市長陳水扁支持。1996年3月,扁曾在台北市舉行核四公投,據稱投票率約58%,反核占53%,但當時尚無公投法,在法律上無效。

1998-2000年林義雄擔任民進黨主席,大力輔選陳水扁參選總統,2000年扁當選之後,決定力推公投法回報林義雄,但因為朝小野大,始終無法如願。2003年6月國民黨決定反守為攻,不願再受困於「不讓台灣人民決定台灣前途」的反民主指控,改變立場轉向支持公投,公投立法突然得到轉機。

2003年11月,朝野總共提出三個《公民投票法》版本:民進黨行政院版、國親聯盟版、蔡同榮「不設限」版。11月27日進行表決,蔡同榮在當天清晨突然表示撤案,呼籲大家支持行政院版,但程序作業已經來不及。表決結果如下:在210名立委中,行政院版95票贊成、115票反對;蔡同榮版175票棄權、14票贊成、1票反對;兩個版本都被否決。當時民進黨立委有80席,台聯立委14席,顯然行政院版得到民進黨+台聯共同支持,蔡同榮版只得到台聯支持。

當時在表決現場,面對蔡同榮「不設限」版被國、親、民三黨聯合棄權封殺,台聯黨團立刻頭綁紫色布條,抗議通過「鳥籠公投」,民進黨對行政院版無法通過,也表示「深感遺憾」,還痛罵國親聯盟版「完全失去公投真義」、「台灣人沒有尊嚴」!最後通過的公投法,不但訂出雙重二分之一的超高公投門檻,還把創制權限縮在「立法原則」和「重大政策」,不包括「法律」和「憲法修正案」,亦即人民並不能透過公投法來主動創制憲法,只能被動複決立法院通過的修憲案,等於否定了人民發動統獨公投的可能性。

倍感失望的蔡同榮,在會後記者會痛批:「民進黨竟然正式舉牌棄權,最後只有14票贊成。民進黨攻擊人家(國親聯盟版)是『鳥籠公投』;但人家現在要讓你投票,鳥籠門打開了,你又不敢飛出去」。蔡對民進黨前倨後恭的挖苦描述,堪稱經典之言。

通過國親聯盟版的公投法之後,民進黨儘管高聲表示不滿,但扁政府並未提出覆議,2003年12月31日,陳水扁總統簽字公布《公民投票法》,台灣成為東亞第一個擁有公投法的民主國家。諷刺的是,扁還把他簽字《公投法》用的筆,送給蔡同榮當做紀念。

美國調控鳥籠民主,不許公投改變現狀

2013年3月14日,陳茂雄教授發表「公投法及立委選舉制度困死綠營」,坦率指出「若不是民進黨積極推動『公投立法』,台灣不可能出現『鳥籠公投法』;民進黨真的有夠笨,認為自己的版本可以闖關。立委選制不公,票票不等值,除非國民黨崩盤,否則綠營立委席次難以過半,綠營當然沒有機會讓公投正常化。最可笑的是,目前的立委選制還是民進黨與國民黨合作推出。新的立委選制票票不等值,國民黨佔了天大便宜,民進黨吃了大虧,民進黨拿石頭砸台聯,結果把自己的腳砸爛了」。吊詭的是,民進黨不管是推動公投立法或推動立委選制變革,主要壓力都來自林義雄。

民進黨對公投法的前倨後恭,明顯受制於美國壓力。美國固然樂見台灣民主化,但並不樂見台灣民主受制於由下而上、難以掌握的民粹運動,尤其對於可能導致統獨公投的人民制憲運動,更期期以為不可。2003年民進黨一度支持蔡同榮版公投法,美國即表示「一旦公投不設限,導致兩岸爆發戰爭,美國不一定會派兵參戰」,藉此向扁政府施壓。

公投法通過之後,扁政府仍根據第17條「防禦性公投」條款(當國家遭受外力威脅,致國家主權有改變之虞,總統得經行政院會之決議,就攸關國家安全事項,交付公民投票),於2004年3月連同總統大選,舉行台灣首次公民投票,台海情勢突然又陷入緊張。

當時美國立即反應,表示「反對任何可能改變台海現狀的公投」。這是美國首次用「反對」而非「不支持」字眼,表明美國對台獨公投的明確警告。扁政府在美國壓力下,不得不把公投題目改為缺乏實質意義的「強化國防」(如果中共不撤除瞄準台灣的飛彈、不放棄對台灣使用武力,您是否贊成政府增加購置反飛彈裝備)和「對等談判」(您是否同意政府與中共展開協商,推動建立兩岸和平穩定的互動架構)。即使如此,2004年首次公民投票,儘管兩案分別得到91.8%和92.1%同意票,但仍在國親聯盟發動「不領票」抵制下,因為兩案投票率分別只有45.17%和45.12%,未能超過全體投票人半數,因此在法律上無效。

美國主導台灣核能,核四充滿外交角力

事實上,美國對台灣的掌控,不只針對攸關改變台海現狀的公投法,還包括攸關台灣能源與軍事佈局的核電計劃。從1970年啟動核一,到1980年核准興建核四,背後都是美國政府主導,其中核一核二都是美國奇異公司得標,核三則由美國西屋公司得標。

核一廠1971年開始施工,1978年開始商轉;核二廠1974年開始施工,1981年開始商轉;核三廠1978年開始施工,1984年開始商轉。唯獨核四廠早在1980年就核准台電興建計劃,但一路走走停停,直到今天還沒完工。

核四一路走來始終跌宕,主因有二:首先是1979年1月美國正式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台灣頓失國際依靠,不得不把對外重大採購當成外交籌碼,除了武器採購之外,台灣也把核能+航空+高鐵等巨額採購,納為外交談判籌碼。

其次是1987年台灣解除戒嚴啟動民主化,使民進黨登上角逐執政的歷史舞台,改變了台灣長期的擁核政策,核四首當其衝,成為政黨競爭的祭品。

1980年核准核四興建計劃之後,隨即在1982年8月17日,美國公佈震撼台灣的「八一七公報」,首度表示「美國不尋求執行一項長期向台灣出售武器的政策,準備逐步減少對台灣的武器出售,並經過一段時間導致最後的解決」。消息傳來,蔣經國總統大為憤怒,立刻在1983年指示台電暫緩動工,還進一步在1986年停止動支核四預算17億元。

1988年蔣經國去世,李登輝繼任總統,為了制衡美國將逐步減少對台軍售,李決定將重大採購轉向法國,其中包括台北捷運木柵線採取法國馬特拉系統、海軍採購拉法葉戰艦、空軍採購幻象2000等等。美國眼見台灣轉向法國,不得不在1992年9月,由參選連任的布希總統宣佈將出售台灣150架F-16戰機,總金額高達60億美元,這是美國有史以來對台灣的最大單筆軍購案。

就在美國與台灣談判空前巨額的軍機採購期間,1992年2月,李登輝通過恢復核四計劃,並於1996年5月確定核反應器及核燃料工程,再度由美國奇異公司得標。

2000年政黨輪替後,美國擔心核四可能生變,不斷透過在台協會與朝野政治要角溝通。根據2011年9月曝光的維基解密,其中包括2005年3月1日題為「Taiwan: Prospects for GE Nuclear Power Plant」(奇異核電廠在台情勢研判)編號05TAIPEI846電文,指出扁總統在2004年連任之後,已經不須再操弄反核語言,加上2005年2月16日京都議定書生效,時任中研院院長的李遠哲也以減碳為由支持核四,行政院多位高官也開始公開支持核四完工,包括新任行政院長謝長廷、經濟部長何美玥等人,謝還私下向AIT官員表示,他會設法和具有影響力的反核人士,以及前民進黨主席林義雄溝通,說明民進黨的非核政策並未改變。

電文還表示,為了應付輿論,經濟部已在2005年6月,以尋求共識為由,舉辦全國能源會議,部分高層早已內定擁核結論,包括核四續建至完工、撤銷2001年提案的核一二三提前除役政策。AIT因此判斷,核四完工所需的預算和政治支持,應該不成問題。

電文甚至指出,當時才剛離職的新潮流資深幹部、前民進黨副秘書長鍾佳濱還向AIT表示,民進黨早在2004年12月已有明確決定,要和反核人士分道揚鑣,並表示部分民進黨高層認為,和國會多數的在野黨合作,比迎合反核民意還要重要。

維基解密所透露的民進黨核四轉向秘辛,正凸顯出從1980年提案至今仍然難解的核四,始終是朝野兩大黨的歷史共業。台灣長期受制於美國壓力,這次總算因為林義雄絕食事件,逼出核四公投的朝野共識,但台灣最後能否頂住美國壓力,落實不商轉核四、乃至停建核四,未來仍有待歷史證明。

*作者為美麗島電子報副董事長、大學教授(原文刊載於美麗島電子報http://goo.gl/NWOaDi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