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評析:十歲女孩如何改變美國

2014-04-11 05:56

? 人氣

美國女孩嘉布里勒的故事,首先是讓我們看到,社會制度存在盲點,政府不可能承擔所有責任,提供所有幫助。所以,更需要個體推動改變。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在中國,乃至東亞,人們共用沉默的文化。1999年12月韓國一架貨機發生空難,原因竟是因為副駕駛不敢指出機長操作錯誤,眼睜睜在不到一分鐘時間內機毀人亡。有次在香港坐過境大巴,司機一邊行駛在高速路上,一邊用手機跟朋友聊天。滿滿一車人,竟沉默著。我大聲叫司機「別講電話」,司機馬上感到不好意思,立刻掛斷。出聲,沒有我們想的那麼難。

嘉布里勒能夠實現改變,不是沒有政治因素左右。實際上,奧巴馬簽字的前一天,美國最高法院決定取消個人向政黨候選人捐款的整體上限。而共和、民主兩黨順水把政府撥款推向兒童癌症研究,結果會如他們所願,可以更加無節制地接收金主捐款。也可以說,政客們借「嘉布里勒」之名,美化推走聯邦政府補貼的小動作。

然而博弈就是如此。對於十歲的嘉布里勒來說,她稚嫩的聲音、天然的笑聲,令政客抱愧,引起社會對兒童癌症的關注。她沒能挽救自己的生命,但獲得注資的兒童基金,可能救治無數其他孩子。

一個曾經直立,曾經疾呼的生命,便有了死亡無法奪走的驕傲。而自尊自立的個體,才有可能推動變革。

(Gabriella Miller,2013年10月因罹患腦癌去世,並靠個人呼籲推動了美國政府簽署兒童癌症研究法案,該法案以嘉布里勒.米勒命名。)

*作者為資深戰地記者,鳳凰衛視時事觀察員。原文騰訊大家網http://dajia.qq.com/blog/402607010984220,責任編輯:代金鳳)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