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紀宇專欄:領導人百毒不侵 土耳其民主奇蹟

2014-04-04 17:03

? 人氣

土耳其總理艾爾多安(美聯社)

土耳其總理艾爾多安(美聯社)

貪腐醜聞頻傳、經濟成長重挫、壓制反對陣營、封鎖網路言論,在一個民主國家,這樣的政府領導人還能夠贏得人民的託付嗎?在土耳其,沒問題。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土耳其總理艾爾多安(Recep Tayyip Erdogan)正是這樣一位領導人。從去年5月底的反政府暴動開始,他可說是關關難過關關過:經濟表現大不如前、當初打天下的重要盟友徹底翻臉、與執政黨來往密切的多家企業遭到調查、多位內閣部長被子女牽連而辭職、艾爾多安父子疑涉鉅額非法利益、最高機密的國安會議內容外洩。

地方選舉 輕騎過關

但是在3月30日進行投票的地方選舉中,艾爾多安領導的「正義與發展黨」(AKP)仍然拿下45.6%選票,擊潰只得到28.5%的最大反對黨「共和人民黨」(CHP),表現比2009年上次選舉還要好,而且保住首都安卡拉與第一大城伊斯坦堡一度岌岌可危的市長寶座。

艾爾多安在伊斯坦堡投票(美聯社)

勝選之後的艾爾多安志得意滿,在首都黨部發表「陽台演說」時完全不屑重彈其他政治人物的「大和解」老調,反而殺氣騰騰,警告政敵:「我們將會深入他們的巢穴……讓他們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代價。」

有意思的是,艾爾多安的政敵已經十多年沒有踏進國門,甚至不是嚴格意義的政治人物。高齡73歲的伊斯蘭教保守派教士葛蘭(Fethullah Gulen),1999年避居美國賓州,他創辦的「服侍運動」(Hizmet)在文化與教育上紮根,對土國社會影響極深。

服侍運動 化友為敵

服侍運動雖然一直強調自己不是政黨,但是與同樣帶有伊斯蘭教保守色彩、傾向政教合一的AKP,早年曾經密切合作,對抗壓制宗教勢力的軍方。然而共患難易,同安樂難。2002年AKP上台執政之後,與服侍運動漸行漸遠,歧見越來越深。

土耳其宗教領袖葛蘭,艾爾多安昔日戰友,今日對頭。(維基百科)

去年12月,雙方正式決裂,土耳其司法體系針對行政部門與營造業展開調查,指控多名高層官員及其親人涉及收受廠商賄賂,矛頭遙指艾爾多安。坐以待斃當然不是艾爾多安的作風,他反咬檢察官與警察體系已被服侍運動掌控,淪為政治鬥爭打手。緊接著艾爾多安採取行動,大刀闊斧整頓司法部門,調動數以千計的檢察官與警察,試圖壓制這股反貪腐力量。

電話竊聽 金錢疑雲

艾爾多安的麻煩還沒結束。去年12月中旬,影音分享網站YouTube出現5段錄音,據稱是艾爾多安在電話中指示小兒子比拉爾(Bilal)如何處理大筆來源可疑的金錢,並在推特(Twitter)等社群網站瘋傳。艾爾多安承認電話遭竊聽,但強調內容純屬虛構,惱羞成怒之餘,他乾脆促請國會立法授權政府封鎖網際網路。法案迅速過關之後,第一個遭殃的就是Twitter。

YouTube也來日無多。今年3月,YouTube又出現一段機密錄音,而且內容竟然是土耳其國家安全會議,顯示土國情報頭子費丹(Hakan Fidan)、外長達武特奧盧(Ahmet Davutoglu)與副參謀總長居勒(Staff Yasar Guler)討論如何在敘利亞境內製造事端,作為動武藉口。艾爾多安又是勃然大怒,雖然不便否認發言內容,但還是下令封鎖YouTube。

正本清源 封鎖網路

儘管總理府變成風暴中心,但是從最近這次地方選舉的結果來看,土國多數民眾對艾爾多安還是力挺到底,而且他完全沒有改弦易轍的打算。為什麼會如此?這番「民主奇蹟」的關鍵,主要在於艾爾多安過去締造的「經濟奇蹟」。

2002年上任以來,艾爾多安政府遏阻軍方干政、撙節財政支出、抑制通貨膨脹、採行浮動匯率、推行金融業改造、賦予中央銀行與監管單位更大的自主性、全力引進外資、啟動加入歐盟談判、擴大基礎建設。

其結果就是土耳其傲人的經濟奇蹟:每個大城市都看得到高級住宅區和大型商場、公路網擴建超過1萬6000公里、機場數目倍增到50座、土耳其航空(Turkish Airlines)航線遍及100多個國家。2002年之後的10年,土耳其每年的GDP成長率都超過5%,2010與2011年更高達9.2%與8.8%。這段期間,通膨率也從70%以上壓制到7.4%左右,失業率則從15%降到9%。

伊斯坦堡擁有全歐洲最大的購物商場(美聯社)

經濟奇蹟 人民感念

如今土耳其是全球第17大、規模達8000億美元的經濟體,也難怪在許多土耳其民眾心目中,艾爾多安已經可以和現代土耳其創建者凱末爾(Mustafa Kemal Ataturk)平起平坐。

然而繳出漂亮的成績單之後,土耳其經濟的隱憂已然浮現,因為11年光陰並沒有讓它建立起一個透明、理性、穩定的政經決策體制,以及可受適當規範的政商關係架構,而且艾爾多安的大權獨攬的傾向越來越明顯。

例如為了因應美國聯準會(Fed)量化寬鬆政策(QE)退場的衝擊,加上土國通膨仍然偏高,許多分析家認為土國中央銀行應該考慮升息,但艾爾多安很早就聲明此路不通,因此土國央行基準利率仍維持在4.5%,只能用一些非正統的方式來緊縮銀根。

去年GDP成長率已經降到4%,今年可能只有3.6%。早在去年9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就警告說,土耳其未來很難再維持4%、5%的成長率。土耳其必須進行結構性改革、適度調高利率、採行更嚴謹的預算政策,否則可能陷入成長停滯的泥淖。

隱憂深重 前景難料

土耳其面積78萬3600平方公里(台灣的22倍),但是天然資源不算豐富,能源幾乎完全仰賴外國供應。除了伊斯坦堡與愛琴海岸的工業區,土國的製造業只能生產低附加價值的產品,很難保持競爭力。就人均GDP而言,過去10年土國其實並無進步,全球排名一直維持在第67名。

出口始終不是土國經濟的強項,目前經常帳逆差約佔GDP的7%,明顯偏高。這幾年經濟成長的動力一直是國內消費,但是消費成長的另一面就是儲蓄率下降。至今土國仍然要靠進口商品與外資挹注,才能讓經濟規模持續擴張。而且土國吸引的外資以短期熱錢居多,反而不利於經濟穩定。

雖然一年能吸引3600萬名觀光客,但土國近年來增加的就業機會,大部分來自農業、服務業、低科技製造業。土國勞動參與率只有50%左右,低於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的平均值68%。

土耳其社會也有許多沉痾積弊。根據世界經濟論壇(WEF)的調查,土耳其的性別平等狀況,在全世界136個國家之中排名第120;非農業勞動力的女性只佔23%。教育狀況更令人憂心,2011年的統計顯示,土耳其勞動年齡人口有2/3只受過初等教育。歐盟的調查也指出,30%的土國年輕人沒有受過教育、沒有受過訓練、沒有穩定工作。

博斯普魯斯海峽第三大橋(取自網路)

如今艾爾多安誓言要力拚在2023年前,讓土耳其晉升全球前10大經濟體、人均收入達到25000美元(目前為10666美元)。儘管許多分析家認為這是不可能的任務,但艾爾多安自信滿滿,主要方法之一就是大興土木:伊斯坦堡的第三座國際機場(96億美元)、博斯普魯斯海峽的第三座大橋(25億美元)、連結黑海與馬爾馬拉海(Sea of Marmara)的伊斯坦堡運河(100億美元)。

今之蘇丹 權位穩固

經濟隱憂、操守疑慮、威權傾向都不足以動搖民意的支持,現年60歲的艾爾多安有如金剛不壞之身,既無意改變作風,更不可能淡出政壇。但土耳其畢竟已經是民主國家,艾爾多安必須做一番安排。

現在艾爾多安眼前有兩條路。今年8月,土耳其將舉行有史以來第一次總統直選,艾爾多安如果參戰,幾乎篤定當選。不過土國總統實權有限,艾爾多安要修憲才能繼續掌政。另一條路是明年6月的國會選舉,艾爾多安的AKP應該可以輕騎過關,雖然黨章規定他只能當3任總理,但修改黨章應非難事。

艾爾多安得到許多中低階層民眾的支持(美聯社)

雖然反對黨CHP力圖振作,土國社會(尤其是中產階級)不時發出抗議聲浪,但是都無法動搖艾爾多安的地位。那麼外國力量呢?歐盟與美國似乎最能發揮制衡的力量,但是他們有求於土耳其之處太多,經貿之外,敘利亞內戰與伊朗核子爭議,土國都扮演重要角色。烏克蘭危機導致「俄羅斯威脅」大幅升高,「新冷戰」山雨欲來,土耳其的戰略地位更是舉足輕重。

艾爾多安在土耳其有個稱號叫「蘇丹」(Sultan),與非洲的「蘇丹」(Sudan)無關,而是遙指當年鄂圖曼帝國(Ottoman Empire)的最高統治者。把民選總理做成帝國至尊,艾爾多安締造了另類「民主奇蹟」。

2013年6月的英國《經濟學人》雜誌封面,幫艾爾多安換上全套蘇丹服飾。(取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

閻紀宇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