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一場斷交危機,中共與蔡政府的雙簧大戲

2019-09-28 05:40

? 人氣

甘比亞總統賈梅(Yahya A.J.J. Jammeh,右)訪台時,總統馬英九熱情接特。(取自總統府網站)
馬政府時期,甘比亞的烏龍斷交,在野的民進黨力抨馬政府的「外交休兵」成了「外交休克」,理直氣壯興師問罪,可又與今日同一標準視之?(資料照,取自總統府網站)

就此邏輯,當年我駐聯合國大使周書楷見阿爾巴尼亞的「排我納匪案」通過已不可逆,主動宣布退出,實乃中共聯合排擠所致,何以綠營仍執捉為話柄至今?馬政府時期,甘比亞的烏龍斷交,在野的民進黨力抨馬政府的「外交休兵」成了「外交休克」,理直氣壯興師問罪,可又與今日同一標準視之?

當然,今藍營競選團隊若仍抱殘守缺式地主張「兩岸和解是外交的唯一真理」,衡量國際局勢與中共對台戰略之深遠,只怕也有不切實際與過度去脈絡化的風險。惟執政黨的外交敗績,在野黨不僅不得抨擊,還成為受檢討的對象,「監督在野黨」的輿論亂象,大概也是舉世稀罕。如果「對岸打壓」是執政不力的阻卻責任事由,對外關係經營何不組個「嗆聲委員會」或「交罵部」即可?當理直氣壯成了規避責任的正當化事由、當掌權者有權無責,究是人民之幸還是人民之禍,國人不可不思。

觀察兩岸三地這種「北京送槍、小英撿槍」的輿情循環,若要言明年蔡勝選的最佳推手,非林鄭首坐頭位,也是北京親手促成。如今街談巷議與公眾輿論更是句句不離「亡國感」派生的義憤填膺,一而再、再而三的通例連基層民眾都琅琅上口,市井小民尚如此,北京又豈會渾然不覺?進一步言,如果北京真要扶持國民黨,又何必棒打臺灣,使一貫主張兩岸休兵的國民黨於議題設定上為難?

譴責當要,但一味亟言,北京只會促使臺灣人更團結,更使民進黨繼續執政保衛臺灣,是北京真的太傻,還是我們把北京想得太傻?如果北京不再在意臺灣選舉結果,臺灣人的危機意識,恐怕須比當今執政黨強灌的選舉式亡國感還要緊迫。

對岸干預我選舉的風聲未曾中斷,甚已成為部分選民的既定認知。海峽另一頭,國台辦自然是嚴厲駁斥,猶記當時瀏覽大陸網路社群,在一帖官方帳號新聞轉推的回應欄,看見了受不少對岸網民稱道的評論,至今仍心有顫慄:「如果明年蔡英文真的當選連任了,那就是大陸干預成功了。」斷交危機,北京到底助誰幫誰?

至於誰受害?不消多說,中華民國受害,不僅遭中共剝奪法理價值,於臺灣更是成為蔡英文「國王的新衣」,斷送外交關係者成為「中華民國臺灣」的守護者,甚是莫名。按蔡英文近來的外交方針,似已將中華民國與臺灣做綑綁銷售,中華民國挨打,臺灣豈能無唇亡齒寒之憂?中華民國遭對岸打壓邊緣化,臺灣卻能獲得更多國際支持,邏輯何在、又支持在哪?

爾虞我詐、強制性手段與政治算計給不了兩岸、甚至東亞局勢一個和平的前景,海峽兩岸當權者,卻不約而同著眼短期利益而有恃無恐。恃強凌弱、以大霸小,中共傲略「惟仁者能以大事小」的謙遜態度,是為「不仁」;蔡政府同樣將「小國不能不智」的務實態度拋諸腦後,暴虎馮河、自速其禍仍大打悲情牌,是為「不智」。大者不仁、小者不智,兩岸為政之道倘皆蠻橫驕矜、短視近利,不負責任如斯,干戈又起,最終受害還是黎民眾生。

一場外交危機,以中華民國之存續為祭品,中共與蔡政府同時獲利,差別僅在利益面向不同。我國邦誼僅存十五卻也仍有十五,兩岸不循善意交往,中共與蔡政府的雙簧大戲,還會一搭一唱地上演。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此乃孫子兵法中的名句,人人琅琅上口,但在我國日益嚴峻的兩岸與外交領域,國人真有細思,孰敵孰友,危機何在嗎?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作者為台大學生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