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又天專欄:我所認識的唐鳳

2016-10-02 06:30

? 人氣

現今回顧起來,這些花樣,這種文學上的遊戲與探索,以實用主義觀之,不知有什麼用;然而,在歸於平實之前,唐鳳對文字的觀念曾經是這樣不羈於成法的。要把話說清楚明白,並不是太難的事情,但若要淡而有味,那就得有一點性靈和功底了。參考Debby〈早熟的黑客〉一文,可以得知,當年唐宗漢是受到劉燈、單中杰、戴凱序等人的影響,而這些人除了寫程式,還搞語言學、符號學,這些學問講到底,就是在問「人類的語言與認知到底是怎麼一回事」這種至為根本的問題,而那時,1990年代,正是後現代主義方興未艾,在台灣文壇、學界蔚為風潮的時期。沒在裡面浸泡一段時間,沒讀過幾本相關論著,不可能弄懂他們那些雲遮霧罩的文章究竟是在講什麼。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我性格較浮燥,當年也曾不自量力,在還沒搞清楚各個字詞意義的狀態下,就發文去跟他們交鋒,心懷忐忑地期待他會怎麼回應我。有時候宗漢回我幾句有點玄虛色彩的話,我心裡更是發虛;也有時候我被旁人修理了一番,回頭我也會想為什麼我這麼白目,硬要闖進這個異世界?總之後來我稍稍改掉了「不懂還要亂講」的毛病,寫文章寫詩漸漸趨向平實,這是後話了。高二到高三,我寫了一篇小說〈零分之零〉拿了校內文學獎,這小說裡就有故意引用唐宗漢和朱邦復先生(倉頡輸入法發明人,另一位影響我極大的作者)的帖子。

當年他們經常故意變造習慣的字句,現在我也很難確定這到底為的是什麼,但有一點是我也有感受到的,就是從「違反習慣」激發對習慣的反省,然後或許可以對我們習焉不察的語言文字,有更深入的理解與掌握。我便從他們這些文字遊戲與實驗中,學到了一些不同於傳統文學的、細微的運思煉字的心法。

2004年,沉寂十年的羅大佑發行專輯《美麗島》,2005年,唐宗漢在《破報》上寫了樂評:〈真心換虛擬意--《美麗島》聽後〉,相比於以往的飄忽,這篇已經平易近人得多了。該文結合直覺的觀感和時代脈絡,提出了精準的觀察:「羅大佑很用力地要繼續保持洞見與批判的姿態......但這次,羅要他的聽眾認真做些什麼呢?他無法再說出什麼。」當年我研究羅大佑和流行歌詞也已有了一點底子,於是也在馬世芳先生開的「音樂五四三」BBS的羅大佑板與他討論了一番,這文章現在還能找到。

 唐鳳以前還是個低音歌手。這是他和劉燈對〈國際歌〉的改編,當年高二的我也是聽了這首以後才知道世上有一首共產黨的聖歌〈國際歌〉。現在還存著這個錄音的可能不多了,所以歡迎大家把它繼續流傳下去。
唐鳳以前還是個低音歌手。這是他和劉燈對〈國際歌〉的改編,當年高二的我也是聽了這首以後才知道世上有一首共產黨的聖歌〈國際歌〉。現在還存著這個錄音的可能不多了,所以歡迎大家把它繼續流傳下去。

我終於至少在這方面站到了一個平等的位置,向他稱讚了那篇文章,他也笑笑表示「寫字真累」,還是回去寫程式好了。後來他也就是繼續寫程式,2006年改名換性為唐鳳,文學上沒有新作給我繼續追,但我知道她必然是愈來愈有進境的。如今,我們可以看到她的發言、簡報、答問,就是這麼凝煉:高效的溝通,達意的轉譯,袪除雜質,擺出實料,不忮,不求,不懼。她是走過文學的路,走過靈修的路,在高端的哲學與科學中修練過,才歸到現在的平實。

喜歡這篇文章嗎?

胡又天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