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盈隆專欄:也談蔡英文總統百日執政

2016-08-27 07:10

? 人氣

蔡英文總統就任一百天,看到政府的問題了嗎?(圖為蔡英文總統校閱「漢光32號演習」/美聯社)

蔡英文總統就任一百天,看到政府的問題了嗎?(圖為蔡英文總統校閱「漢光32號演習」/美聯社)

今天,8月27日,是蔡英文新政府就職第一百天。「執政百日定江山」,這是美國極富盛名的政治分析家David Gergen在其名著「美國總統的七門課」的名言,而這句話在台灣知識界似乎流傳甚廣。幾天前,蔡英文總統選擇在就職百日前夕公開坦率地表示:「 我不希望別人用100天來評斷我個人執政的成敗」。顯然,心情上也感染了這股莫名的情緒與壓力。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David Gergen到底是怎麼說的?他說:「….總統的權勢稍縱即逝。這不代表總統必須超越小羅斯福執政第一個一百天的表現,但他入主白宮的最初幾個月,直到八月國會休會為止,通常是機會的門戶大開之時。…這就是總統必須動作迅速的原因。」原來他要說的重點是,執政百日就能有驚人表現,而且聲望崇隆持續不墜,美國歷史上只有小羅斯福總統(FDR);但任何新總統須把握剛上任後的半年多時間,因為那是新總統推動改革的黃金時期,機會稍縱即逝。顯然有不少人喜歡望文生義,卻不細細品嚐字裡行間的深意。

其實,知名的美國政治學者Richard A. Brody在1990年代初期,就已經提出有關「總統蜜月期」(Presidential Honeymoon)的概念和理論。總統蜜月期,簡單的說,是指新總統上任之初某一段期間,社會聲望崇隆,人民普遍期待新人新政有好表現,善意支持與愛護之情俯拾可見,社會批判聲浪也因自我克制暫時銷聲匿跡或不普遍。根據他的研究,美國歷任總統的蜜月期平均是七個月。有趣的是,蔡英文總統曾義正辭嚴地自稱新政府沒有蜜月期。這很可能是因為她對「總統蜜月期」有獨特的觀點,也很可能是因為她覺得這樣講有助於擄獲民心。但不要忘了,總統聲望是稀有的政治資源。民主國家,新總統與人民之間一定會有一段蜜月期的,問題只是長短而已。

台灣歷任民選總統的平均蜜月期是多久?如果只看每位總統的第一個任期,我的觀察是,李登輝約5個月,陳水扁約四個半月,馬英九一個月。所以,平均大概是3.5個月。但因為畢竟台灣總統樣本太少,這樣的平均數尚難稱為通則。蔡英文總統的蜜月期可能有多長?執政已經一百天了,蜜月期還在嗎?我覺得這需要一個客觀的、具操作性的判準,否則很難產生有意義的對話。我的標準是兩個:一方面要看「總統聲望」有沒有超過百分之五十;另一方面要看,擁護者是否比反對者高出二十個百分點以上。大家可以去算看看。

姑且不談民意,讓我們換個角度,來看蔡英文總統上台這一百天,新政府出現了哪些現象是值得我們嚴肅討論的。我簡單先談三點:

首先,關於怪胎內閣:很多人對這次蔡英文與林全搞出所謂「老男藍」內閣很感冒,我個人是感到訝異,但不覺得那是最嚴重的問題。最嚴重的問題,反而沒有人提起,彷彿全台灣人都是政治學白癡一樣。那究竟是什麼?簡單的說,這個內閣的組成完全不符合政治學原理。民主政治是政黨政治,政黨政治就是責任政黨政治。一個沒有責任倫理的政黨政治,不亂才怪。從比較政治的眼光看,內閣組成不外有四種:多數內閣、少屬內閣、聯合內閣、大聯合內閣,各有其運作邏輯。從這個觀點看,林全內閣算是以上四種內閣的哪一種內閣?答案是:以上皆非。從結果看,這個內閣比較像是一個「外籍兵團」,成員都是高薪聘僱的傭兵,能力如何不清楚,但只服從總統和行政院長,沒有政黨政治可言。無以名之,只能形容是「怪胎內閣」。

20160526-林全內閣.行政院第一次院會.行政院長.林全.(陳明仁攝)
林全內閣第一次行政院會。(陳明仁攝)

其次,核心價值。這個怪胎內閣一上任,馬上考驗閣員是否有共同的核心價值?結果是啟人疑竇的。舉兩個例。內閣剛上任一個月,經濟部長李世光向行政院長林全建議,今年夏天用電可能超過負荷,須有啟封核一廠一號機的準備,林全隨即對外宣布不排除這個備案。結果輿情大譁,民進黨籍立委邱議瑩第一個跳出來反對,搞得行政院狼狽不堪。第二個例子,是蔡英文總統自己捅出來的。那就是,提名謝文定、林錦芳出任司法院正副院長,還說出「威權時期大家不都是選擇服從嗎?」這樣的理由,不知傷了多少長期投入或支持台灣民主運動者的心,也讓人對司法改革捏了一把冷汗。好在總統及時懸崖勒馬,沒跌入萬丈深淵。

第三、關於拼經濟:經濟結構的轉型是蔡英文就職演說中提出新政府上任要做的五件事的頭一件事。表示新政府非常關心台灣經濟問題,並有能力解決問題。但內行人都知道,新政府所提出的「五大創新產業」以及加入TPP、RCEP等區域經濟國際組織、跟其他國家洽簽FTA、新南向政策等策略,都是遙遙無期,不知何年何月才看得到成效的遠期支票。也或許在目前全球經濟狀況不佳,形格勢禁下,政府雖努力但根本沒有可立竿見影、短期內讓人民有感、讓經濟有起色、讓人民早日揮別苦日子的政策措施。如果真是這樣,政府應該誠實的、真誠的和人民對話溝通,取得諒解,取得共識,讓受苦的人反而成為政府施政的後盾,而不是長期被蒙在鼓裡,到最後無奈走上街頭抗爭。但我們也從沒看到經濟部長、國發會主委出來闡明、辯護政府的經濟政策。

除了以上三點之外,蔡總統的核心思維與決策模式、當前雙首長憲政角色份際、國家安全會議每兩個月定期召開的後遺症等等新課題,都值得來日再做深入的分析和討論。

*作者為台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東吳大學政治系兼任教授

喜歡這篇文章嗎?

游盈隆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