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新觀點》小英,我們要跟妳共享,妳會跟我們共享嗎?

2016-08-27 06:50

? 人氣

從蔡英文政府處理Uber的態度中,可窺探其對共享經濟的接納程度。圖為計程車業者上街抗議Uber,狠砸車牌上寫有「Uber」字樣的汽車。(資料照,甘岱民攝)

從蔡英文政府處理Uber的態度中,可窺探其對共享經濟的接納程度。圖為計程車業者上街抗議Uber,狠砸車牌上寫有「Uber」字樣的汽車。(資料照,甘岱民攝)

日前,交通部部長一句「Uber談不上共享經濟」的話,引發了我的興趣,更讓我感到有興趣的是,這幾天,居然沒有什麼人出來討論「共享經濟」這件事,包括一向對於共享經濟看法正面支持的台灣新創圈,也很安靜。(共享經濟與分享經濟在此文中會視引述內容使用,但基本上都指Share Economyu一詞的中譯。)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Uber算不算是共享經濟?這是一個值得討論的問題嗎?又或者,已經很多人看破了,知道這只是一個被拋出來的假議題,不需要花時間討論。

因為,當台灣政府遇到Uber與現行法規不符的問題時,提出Uber不算是共享經濟的說法,只是為了縮小問題、出手滅火的一種方法。

如果承認了Uber是共享經濟的實例,會讓Uber在台灣的問題更難解決,畢竟,在小英政府競選期間、就任之後,都曾多次提到共享經濟的重要性。

計程車工會率各車隊職業駕駛按鈴控告Uber總經理顧立楷逃漏稅,理事長鄭力嘉按下申告鈴-甘岱民攝
計程車工會率各車隊職業駕駛,按鈴控告Uber總經理顧立楷涉逃漏稅。理事長鄭力嘉按下申告鈴(資料照,甘岱民攝)

這幾天,有一位楊萬里先生發表了一篇「小英政府還記得網路創新、共享經濟嗎? -從Uber與小黃之爭談起」,當中提及過去小英在競選期間所發表的相關政策,可以說是打臉、也可以說是提醒。

在2015年11月的「共享經濟 創造新竹價值」科技論壇上,不論是導言人,又或者是小英本人,都講了很多有關於共享經濟的理念想法。

其中有一段提到,「分享經濟是小英經濟主張的核心 ,無非就是要讓人人互惠而共享, 都在強調人 ,當中提到的寬頻人權指的是,資通平台為人人平等而打造,不是為有錢的、或者是政府選擇好像比較有商業機會的才來做這件事」。

在小英上任之前,有一篇媒體報導談到小英上任前讀了什麼書,其中包括了一本《物聯網革命—共享經濟與零邊際成本社會的崛起》(The Zero Marginal Cost Society: The Internet of Things, the Collaborative Commons, and the Eclipse of Capitalism)。

這本書的中文書名是以「物聯網革命」當成賣點,是因為台灣很瘋物聯網,但真的有讀過這本書的人就會知道,作者其實想談的是更大層面的社會結構被改變的問題,是結構性的問題,而不只是單一的項目,其中共享經濟與物聯網之間的關係,不是因果從屬,而是交互作用。

其實,小英政府就算不用看這些書,不用做什麼研究,應該都很了共享經濟是怎麼回事,因為,過去4年,台灣社會展現集結的公民運動力量,其實原理架構與共享經濟是相近的,網路平台、分散架構、化整為零。

20160528-SMG0045-001-林全南下桃園視察亞洲矽谷預定地-行政院網站.jpg
新創政策是蔡英文的主要政見之一,無奈林全內閣所推「亞洲矽谷」計畫,卻遭網路新創界冷嘲熱諷。圖為林全(左2)5月在桃園市長鄭文燦(拿麥克風者)的陪同下,赴桃園視察亞洲矽谷的預定地。(行政院提供)

小英親眼見證過,親身經歷過,怎會不懂公民力量會大到什麼地步,共享經濟對既有體制的挑戰也是如此。

但講到這裏,平心而論,共享經濟並不是完美的經濟模式,近年來,也有許多對共享經濟的質疑。

前不久,《端傳媒》刊出了《分享經濟的華麗騙局:用科技收租的網路新地主,正如何危害人類社會?》( What's Yours is Mine:Against the Sharing economy)這本書的書摘,這本書從許多角度討論了共享經濟的另一面,在其中提到的一段是:「分享經濟是個運動:是個為了撤銷管制規定的運動。重要金融機構和有影響力的創投資金把握這個機會改變全球民主地方政府所制定的法規,用他們的自身利益和喜好重塑城市。」

共享經濟有沒有那麼完美,是一回事,但現在此時,小英政府顯然沒有餘力思考到這一點。

Uber只是冰山一角,處理了Uber,還有Airbnb,處理了Airbnb,還有其他。

把Uber打成不是共享經濟,可以解決的是既有計程車業對Uber的抗爭反彈問題,但不能解決的是,既有計程車業的問題,Uber的出現,挑戰的不是監管法規的老舊,而是既有產業的不效率,而這個產業的不效率,才是小英政府應該趁機解決的問題,小英政府面對的不是計程車司機的生計問題,而是計程車行業的產業問題。

全民計程車28日下午集結於立院旁濟南路上,抗議Uber壓縮計程車司機的工作權。(顏麟宇攝)
全民計程車於立法院旁的濟南路上集結,抗議Uber壓縮計程車司機的工作權。(資料照,顏麟宇攝)

不是把Uber按住,計程車司機的生意就會變好,這麼簡單的邏輯,不用選小英,應該都可以做到。選出小英,台灣社會的期待是,能夠讓整體生活變得更好,包括計程車司機、乘客、還有所謂的平台業者。

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你搭台灣大車隊(包含其他叫車平台),發現被繞路多收車資,可以把錢拿回來嗎?不行,你頂多可以打電話去客訴。Uber可以,只要一封email,就可以。如果你搭台灣大車隊發現司機不專心開車滑手機做其他事,你可以怎麼做?頂多就是打電話去台灣大車隊客訴,然後就是一套制式客服回應。但在Uber,一封email就可以,而且還會減收車資退回信用卡。

對計程車司機而言,每個月要交幾千塊的月費給叫車平台,得到的就是叫車派遣服務,但這叫車服務,消費者如果打電話叫車,每通電話還需要繳費給叫車平台業者。而台灣Uber每趟乘車費用收取25%的手續費,其實不低。但如果Uber司機在尖峰時刻上線提供服務,達到一定時數,就會收到一筆Uber發出的獎金,如果Uber司機每週提供服務的行程趟數達到一定標準,Uber也會發出一筆獎金給司機,這獎金的數目,大概就等於台灣大車隊向司機收取的月費金額。

是不是共享經濟這件事,大概只有小英政府會在意,畢竟,這是他們的經濟政策主軸,但是不是能對整體社會與產業創造更好的環境,是更該被在意的事。

小英的政見中不斷的提到產業創新升級等等的字句,不論是共享經濟、物聯網,都是依附在這個主軸上的方法工具,即使是在小英發表觀光政策政見時,也都不忘要提到「善用共享經濟」。

手機叫車APP優步(Uber)在許多國家都引發抗議,計程車司機反應尤其強烈(美聯社)
Uber在許多國家都引發抗議,計程車司機的反彈尤為強烈。(資料照,美聯社)

台灣的確需要共享經濟,但真的不用想的太複雜。小英政府很喜歡講國家隊戰略,很喜歡講產業整合,目的在於減少重覆投資、集中資源,但現在的困難在於,一講到整合,就等於整併,怎麼談都很難談。

但共享這件事,在台灣產業界並不是沒有過,很多人喜歡用零組件通路商大聯大控股來當國家隊的例子,大聯大模式是一個什麼概念?基本上這就是一個「B2B」的共享經濟模式,所有參與其中的零組件業者共享後台運籌資源,降低成本、提升效率,消除不必要的重覆投資,強化個別業者的專長優勢,這,不就是共享經濟的概念?

當小英政府談創新升級時,談國家隊戰略,談共享經濟,這幾件事看起來有關,卻從來沒有一套綿密的政策織網串聯,這不是一個荒謬的故事嗎?

盡信書,不如無書,小英的共享經濟,不也是如此。

小英,我們要跟妳共享,妳會跟我們共享嗎?我們可以來談我們有什麼可以共享嗎?

*作者群為科技評論人。原刊微信公眾號:TWicic懂灣灣  / FB:TWicic,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