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思慎觀點:川普的「美國第一」解構美日韓同盟體系

2019-07-15 06:20

? 人氣

安倍晉三與文在寅,日韓。(美聯社)

安倍晉三與文在寅,日韓。(美聯社)

日韓關係在李明博主政韓國登上獨島(日稱「竹島」)後,雙方即齟齬不斷,更伴隨難解的「歷史認識問題」,日韓關係不睦延續至今。其間,美國總統歐巴馬為維繫在東亞的同盟體系,以遂行「再平衡」戰略,積極介入日韓關係,將日、韓領導再拉在一起,透過對話管控分歧,雖說無法使雙方相逢一笑泯恩仇,但在美國外交斡旋下,安倍與朴槿惠簽署《日韓慰安婦協議》,雙方同意「慰安婦問題」達成「最終且不可逆」的解決。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然而,韓國人對日本人歷史上的「恨」無法藉一紙協議即化解,文在寅上臺後,重新檢討這紙韓國人言下的「讓步過多」協議。文在寅認為,協議「無法解決問題」,且在「程序與內容上存在嚴重問題」。革新派文在寅總統與保守派安倍晉三首相彼此對近代日本統治朝鮮的歷史認知差距過大,加上缺乏歷史感的美國總統川普不若前任歐巴馬積極介入日、韓,造成爭端擴大。

2018年10月,韓國最高法院終審裁判,日本統治朝鮮期間涉及徵用朝鮮勞工的「新日鐵住金」、「三菱重工」等日企須賠償4名前徵用工每人1億韓圜,且法院可依受害勞工請求扣押凍結這些日企在韓國的資產,以資求償。安倍內閣認為韓國的司法判決違反1965年《日韓請求權協定》,日本忍無可忍,決不接受韓國司法的片面裁判。日韓關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徵用工爭端」使日、韓陷入1965年建交以來關係最糟的狀況。

面對日本主張韓國司法判決違反雙方協定要求撤銷,文在寅則認為過去的殖民統治為問題根源所在,反駁稱「日本必須站在更謙虛的立場」。在文在寅堅持依法執行判決後,安倍首相使出「川普風格」的對策,藉口國家安全,將韓國移出「白名單」,祭出加強管制含氟聚醯亞胺、光阻劑及蝕刻氣體3項關鍵半導體材料出口韓國措施,嚴重打擊三星等高科技產業。

2019年7月,日韓貿易戰開打,南韓首爾市民上街抗議(AP)
日韓貿易戰開打,南韓首爾市民上街抗議(AP)

文在寅政府面對安倍使出的經濟殺手鐧,除循世貿組織(WTO)提出緊急仲裁外,為求及時化解爭端,亦同時要求日本進行對話,但此議遭安倍內閣悍然拒絕,只同意聽取韓方說明事實關係,而非朝向取消管制措施的「對話」,此意味日本暫時關閉協商大門。

安倍內閣引用《關貿總協定》(GATT)第21條「安全保障方面的例外措施」管制向韓國出口關鍵半導體材料,並揭露韓國企業因將可用於製造生化武器在內的大規模毀滅性武器原材料非法輸出至敘利亞、伊朗等與北韓友好國家,遭到韓國行政處分的案例,從2016年至今累計達142件。

然而,基於安保的說法僅是日本規避韓國向WTO指控的藉口。7月4日,安倍首相在NHK訪談中表示,球在韓國手上,希望文在寅政府根據國際法的常識採取行動。安倍點出「徵用工賠償爭端」為問題所在,解鈴還需繫鈴人,文在寅若堅持韓國司法判決,事情將無轉圜餘地。

在日、韓爭議中,川普似乎老神在在,全未意識到日、韓的外交拮抗將危及戰後美國在東北亞建立的同盟體系。日、韓民間社會對彼此的惡感,及官方缺乏對話互信,均阻礙雙方進行有意義的爭端解決對話。此將使日、韓在區域安全上難以坦誠合作。因此,川普若仍對日韓關係惡化消極以對,恐使美國陷入在美日同盟及與美韓同盟間二擇一的困境。

*作者為輔仁大學日文系特聘教授、中華民國國際關係學會理事。本文原刊《奔騰思潮》,授權轉載。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