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頂尖,但自有我的強項:《我可以和貓聊一整天,卻沒法跟人說半句話》選摘(3)

2016-07-29 05:50

? 人氣

作者認為「每多學會一種技巧,成功的機率就會加倍」,你的履歷有多豐富呢?(圖/pixabay)

作者認為「每多學會一種技巧,成功的機率就會加倍」,你的履歷有多豐富呢?(圖/pixabay)

學校的主要目的,是為孩子成年後的成功預做準備,所以我總覺得學校怎麼可以沒把「成功人士的成功之道」,列為必修課程。成功,沒有什麼神祕可言,而是一種不斷享受努力過程,直到好運上門的結果。很可惜,學生們往往必須自己摸索成功的最佳養成系統。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21世紀技能
21世紀必備的技能。

如果我們無法依賴學校傳授孩子成功之道,那麼孩子們要如何學習那些重要的技巧呢?成功人士的子女,可以透過觀察父母而學會這些技巧,但多數人並沒有那麼成功的父母。一般的小孩幾乎沒有任何待在成功人士旁邊的機會,很多年輕人頂多只能看到電視和電影版本的成功模式,一點幫助也沒有。

我常跟年輕人暢談成功之道,每次我對年輕人演講時,我都告訴他們,成功是有公式可循的。你可以決定公式裡的變數要填什麼,藉此操縱成功的機率。那個公式,一言以蔽之就是:每多學會一種技巧,成功的機率就會加倍。

成功的公式:多學一種技巧,成功的機率就會加倍。

 

注意,我並未提及每項技巧需要的精通程度,也沒提到你需要非常出色或達到世界級的水準。我的意思是,你只要有一項以上的技巧,只要水準還算不錯,不需要頂尖,就能提升你的市場價值。

例如在加州,你只要有一項普通的職業技能,外加流利的西班牙語,在應徵多種工作時都能脫穎而出。如果你又擅長演講(技巧不錯,不需要非常優),懂得做簡報,就有機會升任管理職。成功的公式以最簡單的形式表示,就是下面這樣:

不錯+不錯>卓越

在追求成功方面,具備兩種互補的技能比精通一項技能更好。這裡我刻意忽略你在某方面可能是全球頂尖高手的極端情況,那樣的優異特質顯然非常珍貴,但在現實中,如果你投球的時速高達一百英里,或是在腦中就能編寫出暢銷金曲,你也不會來讀這本書了。

當我說「每多學會一種技巧,成功的機率就會加倍」時,只是一句實用的簡化口號。顯然,有些技巧比其他技巧重要,你學會的第十二項技巧,可能價值不如前面十一項,但是,當你從加倍成功機率的角度去思考每項技巧,而不是假設學習新技巧只能多些微不足道的效益時,更能有效地驅使你的行動。

邏輯上,你可能會覺得公式應該要精確才有意義,不然就乾脆別提公式了。但是大腦先天不是那樣運作的,有時完全不精確的公式只要有簡化事情的效益,就能有效地激勵你往正確的方向發展。我知道這不是那麼顯而易見的論點,所以請容我舉例說明。

投履歷前,該檢視一下主管喜不喜歡你的用詞?(圖/Flazingo Photos@flickr)
投履歷前,該檢視一下主管喜不喜歡你的用詞?(圖/Flazingo Photos@flickr)

寫履歷表時,專家教過一個實用的技巧:如果移除一個字可得到一百元,問問你自己,在草稿中有沒有任何字眼是你願意移除的?以下是簡單的公式:

每個贅字=$100

把這個公式套用在履歷表上,你會意外發現:這個公式可以有效幫你精簡用字遣詞。即使「一百元」只是隨便訂的一個數目,即使有些刪除的字眼比其他字眼重要,但這些都不是重點。真正重要的是,這個公式指引你做出正確的行為。通常,簡化比精確更重要,在這個例子中,一百元不僅不精確,更是憑空想像出來的,但它還是發揮了作用。

同理,我覺得把「學習每個新技巧」都想成「讓成功機率加倍」很重要。就字面意義來說,那跟想像「履歷表每刪一個字就獲得一百元」同樣不精確,但是那樣想了之後,可以指引你做出更有生產力的行為。如果我告訴你,晚上去上網站設計課程可能會讓你在職場的成功機率加倍,這樣的說法更有可能激勵你採取行動。相反的,如果我只是含糊地說,學習新技巧對你有益,你就不會特別受到激勵。你只要接受那個公式,不見得要深信不疑,就能有效地欺騙大腦,讓你更積極地追求成功。以新的方式看待熟悉的事物就能改變行為,即便那個新觀點只是鎖定想像的東西。

我自己就是善用多種平凡技巧的最佳例子。我是有錢又有名的漫畫家,但畫得不算太好。在社交場合中,我通常不是最風趣的人。我的寫作能力還不錯,但稱不上頂尖。但我有多數藝術家和漫畫家所沒有的特質:在企業界上班多年的經驗,以及柏克萊的企管碩士學位。在畫《呆伯特》的初期,企業界任職的經驗成為我畫漫畫的取材來源。最後,我發現商業技巧是讓《呆伯特》從小眾漫畫變成家喻戶曉的關鍵。我把幾個平凡的技巧結合起來,創造出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你可能覺得,過人的天賦以及瘋狂追求卓越是成功的必要條件,但在我看來,那只是其中的一種方法,而且有可能是最難辦到的。說到技能,所謂的「技多不壓身」往往更勝於「技高一籌」。

這裡正好來談一下,我在柏克萊修MBA課程時,是個怎樣的學生。

第一學期,我的成績大都是墊底,後來我認真了起來,硬是把成績拚到了中等程度。最後,真正重要的是,我學到了和其他才華互補的技巧。

當我把學到的商業技巧、三流的藝術技巧以及二流的文筆三者結合起來時,這個組合變得很強大。每增加一項新技巧,我成功的機率就大幅提升。不過,我在太平洋貝爾學到的一項技巧,其實也相當重要:網路。在多數人聽都沒聽過網路以前,我就了解網路了。

我在太平洋貝爾的工作,需要為顧客示範一種名叫全球資訊網(World Wide Web)的新產品,亦即後來俗稱的網路。我很早就看出網路的潛力,當《呆伯特》在報社行銷停滯不前時,我提議轉往網路增加曝光率,做為某種祕密的行銷計畫。我希望大家上網看《呆伯特》,讓讀者去要求他們的地方報社刊登《呆伯特》。後來的發展一如預期,《呆伯特》是第一個在網路上免費發表的連載漫畫,雖然一開始發表的進度落後實體報紙一週。如今很難想像當初把《呆伯特》免費放上網路是多大的風險,那時有人擔心盜版大增(確實發生了),也擔心報紙把網路視為競爭對手而停止連載(沒半家報社因此停刊《呆伯特》)。在曝光率越高越好的年代,盜版的助益遠大於傷害。

早期我對科技的熟悉,也以另一種形式惠我良多。我是第一位在每則漫畫的邊框上,印出個人電子信箱的連載漫畫家。九○年代初期,電子郵件仍是很新奇的東西。有些事業夥伴擔心,報社會把我的電子信箱視為廣告,但我受過的商業訓練告訴我,我需要對顧客開啟直接溝通的管道,並根據顧客的意見修改產品,後來我就是這樣做的*:應讀者的要求把《呆伯特》改為職場主題的漫畫,從此以後《呆伯特》就迅速走紅了。

這裡複述一次我的成功因素組合:不怎麼樣的技巧、普通的商業技能、二流的文筆、比別人早一步熟悉網路。再加上,我有還不錯、但不算絕妙的幽默感,我就像一鍋八寶粥,沒有一項技巧是一流的,但是把所有的平凡技巧結合起來,就成了強大的力量。

我在美國企業上班十六年的資歷,也為這個成功組合增添了六、七項實用的技巧。我曾經當過主管,做過協商合約、核准放款、撰寫企畫案、設計軟體、管理專案、開發追蹤績效的系統、規畫科技策略等等族繁不及備載的工作。我去上了公司付費的課程,包括公開演講、時間管理、管理難搞的人力、聆聽技巧、商務寫作,以及許多實用的主題。全職上班期間,我也利用夜晚去進修MBA課程。我是學習機器,只要我覺得某個東西未來可能用得上,我都會試著去了解,至少掌握基本的概念。後來我展開漫畫生涯時,幾乎用上了在企業界學到的每個技巧。

盡可能多元領域學習,還有另一大優點是:你了解的概念越多,越容易學習新的概念。想像一下,你對外星人解釋馬的概念,需要花點時間;要是你講解完馬之後,接著說明斑馬的概念,就會節省許多力氣。你只要說斑馬很像馬,只不過毛色是黑色和白色線條相間就行了。你學會的一切知識,成了你了解其他事物的捷徑。

我養成的終身習慣之一,是每天瀏覽世界大事,有時一天關注好幾次。多年前那是指上班以前先看報紙,現在通常是指利用工作空檔,從手機或平板電腦瀏覽新聞聚合網站。閱讀工商、醫療、科學、科技、政治等等多元領域的新聞有個好處,你會自然而然地看出世界的發展模式,奠定一些知識基礎,方便未來知識的累積。下面就是我自擬的知識公式。

知識的公式:懂得越多,就能懂得更多。

如果你瀏覽新聞時總覺得很無聊,那意味著:你用錯了方法。

想養成看新聞的習慣,最簡單的切入點,是只讀你感興趣的主題,無論那個主題有多麼微不足道。這麼一來,可以有效訓練你享受瀏覽新聞的時光,即使你只看名人醜聞和體育版也無所謂。習慣看新聞久了,你就會想看更多,並且多看看以前沒興趣的主題。剛開始,你可能只會掃讀標題,時間久了,你會好奇去讀內文,而且感覺自然又輕鬆,這是你選對養成系統的好徵兆。否則,如果我建議大家現在就去買份《華爾街日報》的嚴肅新聞來看,很多人大概馬上就倒了胃口,也就不太可能執行。

換言之,比較正確的做法,是把學習想成是一個讓你持續接觸新主題的養成系統,而且大都是你覺得有趣的主題。

不過,關於每天看新聞這件事,我有一點想要警告大家:萬一挑錯主題,你的心情可能會大受影響。

拿我自己來說,會盡量避開悲劇事件的報導,鎖定科學、科技、商業版中比較有前景的議題。我不會對壞消息視而不見,但也不會停留在那上面。你接觸壞消息的時間越多,煩惱越多,消耗的活力也越多。

我比較喜歡看環保科技的突破發展,即使我知道其中有九九%都是瞎扯。我看新聞不是為了尋找真相,因為那樣做只是浪費時間。我看新聞是為了增廣見聞,讓大腦運作得更有效率,同時也是為了寓教於樂,因為學習有趣的東西讓我更有活力,更加樂觀。不要把新聞視為資訊,而是要把它當成活力的來源。

早安財經出版《我可以和貓聊一整天,卻沒法跟人說半句話》,作者為史考特.亞當斯 Scott Adams
史上最受歡迎漫畫「呆伯特」的創作者。在科技業、金融業上班了16年之後,1995年起專職擔任漫畫家。「他至今創作超過9,000則漫畫,批判管理觀念、主管表現,揭露上班族的真實心聲,」哈佛商業評論寫道:「而他的成功,主要是來自嘗試與犯錯──精確地說,是犯很多很多錯。」這本書,是他唯一的自傳。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