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紹章專文:不確定會否崩潰的中國,能買下全世界?

2016-07-17 07:10

? 人氣

習近平訪英。卡麥隆。(美聯社)
習近平訪英與卡麥隆會面,中英簽下巨額合作項目。(美聯社)

中國鋁業想要併購澳洲力拓公司時,也碰到類似的問題。澳洲反對黨領袖MalcolmTurnbull 認為中國鋁業實際上就是中國政府的延伸,不論是作為客戶以及對澳洲資源有影響力的部分擁有者,都有利益衝突,因此澳洲財政部應該否決這一項併購案。他也指出:「(此一併購案如果成功)會給予中國鋁業以及背後的中國政府對於澳洲第二大的資源公司最大的影響力,並且可接觸到有關生產、成本、定價、以及行銷策略的資訊。」最後的結果,當然是因政治影響而破局。當然,大陸對外併購的動作不會終止,因為這也是其經濟結構轉型之所必需。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全球併購的腳步不會停下來,但是否代表大陸真的有那麼強的實力買下世界嗎?

那些強調中國經濟實力論者,基本上都認為大陸現在雖然是以勞力密集產業為主,但不會停留在此,而是會朝價值鍊往上爬,亦即往高科技產業及服務業的方向前進,因此必然會與西方國家產生更激烈的競爭。大陸現在是第二大經濟體,而且開始積極海外併購,這些事實,透過媒體以及書籍的渲染,坐實了西方對中國大陸崛起的恐懼,也剛好給了西方一些政治人物藉口來阻撓中國大陸的崛起。

然而,當我們衡量大陸的經濟實力時,必須考慮時間與空間兩個脈絡。從時間的脈絡來看,大陸依然是一個發展中的經濟體,國民平均所得也不過七千多美元而已。從空間的脈絡來看,大陸所面對的,其實不是美國、日本、德、英、法等個別的國家,而是已開發國家這個集體。

誠如Peter Nolan 所言,這些高所得國家在全球化的過程中,彼此的企業早透過頻繁的併購而變成了一個「你泥中有我,我泥中有你」的現象。「在一個又一個產業的領頭企業之間,已經形成了前所未有的產業整合」,他稱之為系統整合者,而這些都是高所得國家的企業,中國大陸的企業根本難望其項背,即使想要追趕,恐怕也不是短期內能做到的事。

由表5-1可知,大陸與高所得國家之間,的確存在難以跨越的鴻溝。中國大陸二○一五年的外匯存底為三點七兆美元,但世界最大的投資公司黑石集團(Blackrock)所管理的資產就高達三點三五兆美元。二○一五年FT五百大公司中,中國的公司有三十七家,而美國就有兩百零九家,中國的公司幾乎都是國有企業,而且以石油、銀行、證券為主。產業中品牌價值最重要,但中國幾乎沒有什麼全球品牌可言,尤其是消費產品。除此之外,在全球化以及產業集中化的過程中,西方一些重要產業所擁有的市占率,根本不是大陸可望其項背,遑論超越了。

表5-1
表5-1

就以二○一五年習近平訪英為例,雖然媒體大肆報導中國在英國投資四百億英鎊,但如果與其它國家比較即可發現,中國大陸目前只是歐洲的第九大投資者。「中國在過去十年裡投向歐洲的一千五百五十億美元,尚不及歐洲前三大投資者——英國、法國和美國——任何一個的十分之一。提供一個更全面的數字,以二○一五年為例,全球的跨境併購金額約一兆美元,而大陸只有六百一十億美元,占百分之六左右,連前十名都排不上,而且絕大部分都不是一線公司,與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實在是名不副實。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